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学校

摄影就是照相吗,摄影与照相,艺术与记录的本质区别

摄影是用光线作画的创作行为很多人按下快门时,以为只是简单记录场景,但仔细观察专业摄影师的工作:他们会等待黄昏的"黄金时刻",用反光板补亮阴影,甚至用手电筒在暗处…

摄影是用光线作画的创作行为

很多人按下快门时,以为只是简单记录场景,但仔细观察专业摄影师的工作:他们会等待黄昏的"黄金时刻",用反光板补亮阴影,甚至用手电筒在暗处勾勒轮廓,这就像画家调配颜料,只不过摄影师的颜料是清晨的薄雾、正午的硬光、或是阴天柔和的漫反射,曾有学员在故宫拍摄红墙时抱怨画面平淡,直到发现利用屋檐投射的菱形光斑作引导线,才明白光线本身就是构图语言。

照相机械操作不等于视觉表达

照相机械操作不等于视觉表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动模式拍出的照片就像微波炉加热的速食餐,能果腹却缺乏个性,某次街头摄影实践中,两位学员用同款相机拍摄老茶馆:一位用f/16小光圈展现木质纹理,另一位用f/2.8虚化背景突出茶客皱纹,这如同小提琴演奏——虽然琴弓握法相同,有人拉出练习曲,有人却能奏出《梁祝》,相机参数是乐谱,拍摄者才是作曲家。

快门瞬间藏着时间维度

快门瞬间藏着时间维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普通记录只需1/125秒凝固动作,但拍摄溪流时,有人用1/4秒拍出丝绸质感,也有人用30分钟记录星轨轨迹,就像煮鸡蛋,3分钟是溏心蛋,10分钟就变成茶叶蛋,曾在青海湖指导拍摄时,要求学员对同一块经幡分别尝试1/500秒和2秒曝光,结果前者定格了布料的僵硬形态,后者却让五彩布条跳起了藏族舞蹈。

构图思维决定画面呼吸感

构图思维决定画面呼吸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游客照常把主体塞满画幅,就像把鱼硬塞进罐头,而专业摄影师会像布置园林那样经营画面:拍摄苏州园林时,让月亮门占据左侧1/3,右侧留白处恰好有枝红梅探入,这类似中医讲究的"虚实相生",去年指导学员拍徽派建筑,特意要求他们在马头墙前等待,直到一只白鹭飞入预设的留白区域,画面顿时有了气韵流动。

后期处理是显影而非造假

后期处理是显影而非造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质疑调整色温是"作弊",却忘了胶片时代暗房师傅会用不同药水显影,就像同样的青菜,清炒与蒜蓉呈现不同风味,去年秋天带学员拍胡杨林,原片灰黄平淡,通过分离色调让阴影泛蓝、高光镀金,反而更接近人眼看到的震撼,这好比厨师用盐激发食材本味,而非添加味精——所有调整都应基于现场视觉记忆。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