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摄影要多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掌握基础操作需要两周磨合期
就像学骑自行车要先熟悉刹车和踏板,摄影入门的第一关是搞懂光圈、快门、ISO这三驾马车,上周帮邻居调试新相机时,他对着黄昏拍出的照片全是模糊的——原来误触了1/30秒的慢门却不自知,建议新手用A档(光圈优先)起步,先固定ISO,观察不同光圈下背景虚化的变化,这个阶段最忌贪多,曾有学员同时研究构图和后期,结果连对焦都没练扎实。
培养观察力得耗上半年光阴
相机只是工具,真正的镜头长在摄影者眼睛里,去年在菜市场遇见卖豆腐的大爷,他摊位上方的蒸汽被晨光穿透的瞬间,比很多刻意摆拍的"大片"更动人,试着每天用手机拍三张"非常规视角":蹲下来拍宠物视线高度的世界,或者把手机贴在地面记录雨滴炸开的形状,这个过程像品茶,味觉需要时间才能分辨岩韵和花香的区别。
突破瓶颈期往往需要三次顿悟
很多人卡在"拍得清楚但不出彩"的阶段,这时候该像老中医把脉那样找病灶,有个朋友总抱怨风景照平淡,直到某天发现他所有构图都把地平线放在正中间,打破惯性需要刻意练习:强制自己某天只用35mm定焦,或禁止使用后期裁剪,就像学游泳时突然掌握换气节奏,当你能预判晨光在雾霾天的漫反射效果时,说明量变产生了质变。
形成个人风格至少三年起步
见过太多人沉迷模仿森山大道的高对比黑白,却拍不出那种骨子里的叛逆感,风格是技术沉淀后的自然流露,好比写字多年后形成的笔迹,建议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把喜欢的电影截图、油画用色、甚至地铁广告分门别类保存,当某天你发现总不自觉倾斜15度构图,或对某种色调特别执着,这才是风格萌芽的信号,记住布列松的话:"你拍的前一万张都是废片"——但第一万零一张可能是杰作。
持续精进是一辈子的事
即便玩了二十年摄影的老法师,面对新出的计算摄影技术也会挠头,最近帮杂志拍一组瓷器,传统布光怎么也拍不出釉色层次,最后用手机的手电筒补光反而出彩,保持学习的状态很重要,但别被设备绑架,见过用十年前的残幅机拍国际大奖的,也见过扛着哈苏却只会用自动档的,摄影的终极答案藏在拍摄次数里,不在日历翻过的页数中。


 Fish鱼儿游
 Fish鱼儿游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