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如何控制画面明暗与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下快门前,你是否疑惑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别人的照片背景模糊得像融化了的奶油,而自己的却清晰得连远处电线都分毫毕现?秘密藏在镜头里那个可伸缩的"瞳孔"——光圈中,f/1.8的大光圈如同深夜放大的瞳孔,能放更多光线进来,让背景虚化成色块;而f/16的小光圈则像正午眯起的眼睛,既压暗画面又让前后景都扎扎实实,下次拍人像时,试着把光圈环转到f/2.8,你会发现模特的发丝边缘开始泛起柔和的辉光。
快门速度怎样冻结或拖拽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飞鸟掠过天空时,1/2000秒的快门能凝固它翅膀上每一根羽毛,而1/15秒的快门会让翅膀变成流动的丝绸,这个数字游戏里藏着物理定律:快门帘幕开启时间越短,越能捕捉闪电般的瞬间;开启时间拉长,移动的物体就会在传感器上"画画",拍摄瀑布时,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尝试1秒曝光,水流会变成你从未见过的白色烟雾。
ISO为何是双刃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昏暗的咖啡馆里,把ISO调到6400确实能让你看清角落里的拿铁拉花,但画面同时会爬满像电视机雪花般的噪点,这就像在黑暗里拼命瞪大眼睛——虽然看得更清楚了,但眼球充血带来的不适感也随之而来,老式胶片时代,摄影师要更换不同感光度的胶卷;现在只需转动拨盘,但代价是画质损耗,记住黄金法则:能用100绝不碰3200,就像能开窗通风就别依赖空气净化器。
白平衡怎么改变照片情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阳光给雪地镀上蓝色调时,相机会误认为全世界都泡在冰水里,于是拼命往画面里灌橙色调来"纠正",这时手动设置5500K色温,才能还原那种令人牙齿打颤的寒意,相反,拍摄烛光晚餐时,故意保留2800K的暖黄调,刀叉都会泛着蜂蜜色的光,它就像给照片喂不同口味的滤镜糖片——钨丝灯模式是薄荷糖,阴天模式是焦糖,关键在于你想让观众尝到什么滋味。
对焦模式决定故事焦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追拍街头奔跑的孩子时,单次对焦就像用胶水固定焦点,孩子稍一移动就会脱焦;而连续对焦模式则像有弹性的橡皮筋,始终黏在主体上,有些相机还有人脸识别对焦,这相当于给相机装了智能探照灯,但拍雾中枯树时,手动旋转对焦环直到树皮纹理突然"咯噔"一下清晰,这种机械触感带来的掌控感,是任何电子辅助都无法替代的。


 Flower花仙子
 Flower花仙子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