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哪些理论知识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翻开考试大纲,你会发现理论部分像搭积木一样层层递进,光学原理是地基,比如为什么f/2.8的光圈在弱光环境下像夜猫子的瞳孔般扩张?接着要啃下曝光三角这块硬骨头,曾有学员把ISO比作咖啡浓度——数值越高噪点越明显,就像咖啡渣多了会泛苦,白平衡调节则是典型的"变色龙技术",同一片晚霞,用6000K和3000K拍出的氛围能差出一个季节。
实操考试如何完成指定题材拍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考场布置的静物台往往暗藏玄机,去年某次考试就用了反光强烈的镀铬水壶搭配哑光陶罐,这种组合像同时驯服烈马和绵羊,需要分别用偏振镜压制反光,再用反光板给暗部"喂"光线,人像环节常要求捕捉动态瞬间,有位考官透露,超过60%考生在拍摄模特转身时,快门速度设成1/125秒就像用渔网接雨滴——看似够用实则漏洞百出。
后期处理环节有哪些核心指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色环节最容易暴露新手痕迹,就像化妆师第一次打腮红,考试要求的人像精修中,皮肤处理要像剥了壳的荔枝——保留纹理却不见瑕疵,有个容易栽跟头的细节:锐化数值超过70的图片在投影仪上展示时,边缘会像描了荧光笔般刺眼,而批量导出的文件命名规则,曾让不少考生在最后三分钟手忙脚乱,像超市收银员扫错了条形码。
现场答辩怎样应对考官的突击提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考官拿起你的作品问"为什么选这个构图"时,千万别用"感觉好看"搪塞,这就像厨师被问菜谱只说"随便煮煮",有位资深评审分享案例:考生用三分法拍建筑时,特意把倾斜的吊车纳入画面,解释这是"用动态线条打破静态框架",反而成了加分项,器材选择类问题更要小心,若被问到为何用70-200mm拍室内,合理的焦距换算说明比强调"镜头贵"更有说服力。
特殊环境拍摄有哪些考场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模拟雨景拍摄时,超过半数的考生会忽略镜头防水措施,这就像穿着皮鞋踩水坑,考场提供的造雾机效果也考验应变能力,有位考生用手机手电筒给烟雾打侧光,创造出丁达尔效应的做法让考官眼前一亮,但使用外置闪光灯时,直接对着玻璃橱窗拍摄就像在镜子前点烟花——高光溢出会毁掉所有层次感。


 OceanWaveDream
 OceanWaveDream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