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角度拍摄能强化画面冲击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蹲下甚至趴下拍摄时,相机贴近地面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拍摄儿童或宠物时,这个角度能还原他们的视角,让画面更有代入感,去年在公园拍银杏叶,平视角度拍出的落叶平平无奇,但当我把镜头压到离地20厘米时,金黄的叶片突然像海浪一样层层叠叠铺满画面,连路人踩过的脚印都成了天然引导线,不过要注意,低角度容易让背景过曝,这时可以打开实时取景功能,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整曝光补偿。
侧逆光让静物产生透明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习惯顺光拍摄美食或玻璃器皿,结果拍出的蛋糕像块发面饼,试着把光源移到被摄体侧后方,你会看到神奇的变化:啤酒杯边缘泛起星芒,草莓的绒毛变成金边,蒸腾的热气在暗背景下格外清晰,上周拍摄咖啡馆的蜂蜜柠檬水,故意让西晒的阳光从45度角穿透玻璃杯,杯壁凝结的水珠像钻石一样闪烁,但要注意控制光比,必要时用白卡纸在阴影处补光,否则高光部分会丢失细节。
留白构图需要打破惯性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体越大越突出"是常见的误解,给茶壶特写时,如果只拍满屏的釉色花纹,反而失去了品茶的意境,后退三步把茶壶放在右下角,留出左侧大面积的木纹茶席和袅袅热气,画面突然有了呼吸感,就像我们不会把脸紧贴美术馆的画作观看,留白相当于给视觉留出漫步的回廊,下次拍人像时可以尝试,当人物只占画面1/3且望向空白处时,会产生故事性的悬念。
俯拍与平视的切换时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正上方拍摄工作台面的手作过程时,所有工具都变成平面图形,这种上帝视角适合展示整体布局,但当我拍陶艺师傅拉坯的手部特写时,立刻切换到与他视线齐平的高度——此刻能看清他拇指按压陶泥的力度,以及手背上沾着的斑驳泥浆,两种角度就像切换地图模式和街景模式,关键要明白你想传达什么,有个诀窍:表现环境关系用俯拍,传递情感细节用平视,就像我们不会弯腰俯视正在倾诉的朋友。
动态模糊需要反向控制快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街头飞驰的自行车时,新手常把快门调到1/2000秒,结果拍出凝固的车轮像被点了穴,其实将快门降到1/60秒,让车轮辐条拉出弧形光轨,背景保持清晰,反而能拍出风驰电掣的速度感,上周雨天拍撑伞的行人,故意让快门保持在1/30秒,伞沿滴落的水珠在画面中拖出银色丝线,这就像用毛笔写"飞白",看似失控的笔触恰恰最传神,记住三脚架在这时比防抖更重要,因为我们要的只是局部动态。


 Ocean海洋深
 Ocean海洋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