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黄金时段的光线特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日出后半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被称为"黄金时段",此时光线柔和且带有暖调,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只盯着太阳本身拍摄,反而丢失了环境层次,比如拍摄山景时,不妨将太阳藏在山脊后方,让光线从轮廓边缘溢出——这样既能避免高光过曝,又能用山体阴影强化立体感,此时相机的自动白平衡会中和暖调,建议手动设置为5500K左右保留氛围。
三脚架不是摆设而是画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觉得三脚架只是防抖工具,其实它更像画家的支架,拍摄流水时,尝试把三脚架的一条腿浸入浅滩,镜头贴近水面,你会发现水流突然有了丝绸质感,这个动作有两个关键:首先检查云台是否锁死,其次用2秒延时避免手部震动,曾有学员抱怨长曝光总失败,后来发现是忘记关闭镜头防抖功能——这就像开着雨刷洗车,系统在帮倒忙。
前景不是装饰而是路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面对壮丽晚霞时,为什么有些照片像明信片,有些却像手机壁纸?差别常在前景处理,试着重走经典机位,别人拍礁石海浪,你可以蹲下把湿沙上的贝壳拍进来,这些前景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形态简洁不抢戏,二是与远景存在逻辑关联,就像音乐会的前奏,它不喧宾夺主,却暗示着高潮的来临。
滤镜系统要像调味罐般精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渐变灰滤镜不是万能药,用错反而会让天空像块铁板,遇到多云天气,硬边渐变滤镜常在山峰交界处留下明显分界线,这时改用反向渐变滤镜(暗部在中间)或摇黑卡更合适,有个实用技巧:对着液晶屏观察时眯起眼睛,如果明暗过渡突然"跳"了一下,说明滤镜密度选错了,这就像炒菜放盐,尝不出咸味时应该少量多次添加。
云层是天然的柔光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强烈阳光下拍出的风景总像被抽干了颜色?其实厚云天气才是宝藏拍摄日,去年在巴塔哥尼亚,我等到一场暴雨前的阴天,云层把光线打散成均匀的漫射光,岩石纹理和冰川裂痕突然变得立体,此时可以大胆使用评价测光,曝光补偿加0.3档提亮暗部,这种光线就像磨砂玻璃后的灯泡,虽然损失了冲击力,但获得了更丰富的细节层次。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