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握持姿势决定画面稳定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总有人抱怨照片拍虚了?问题可能出在手指的摆放位置,右手食指轻搭快门,左手掌心托住镜头底部形成三角支撑,手肘自然夹紧身体——这个动作像端稳一碗热汤,既不能太僵硬也不能太松散,遇到低角度拍摄时,不妨把相机背带绕在手臂上增加拉力,比单纯趴在地上更省力,曾经有个学员用错误姿势拍摄瀑布,结果1/30秒的快门速度下,30张照片里只有2张能用。
光圈大小操控虚实魔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f/1.8和f/16的区别就像眯眼与瞪大眼睛看世界,拍人像时开大光圈,背景的垃圾桶瞬间融化成彩色光斑;但遇到集体照就得收缩光圈,否则后排的人脸会像被PS橡皮擦抹过,有个有趣的矛盾:都说小光圈画质更好,可为什么f/22拍出来的树叶边缘反而发虚?这是因为光线衍射在作怪,就像透过纱窗看风景,孔洞越小衍射越明显。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凝固飞鸟需要1/2000秒,但拍摄丝绸般的流水反而要2秒长曝光,新手常犯的错是把快门当电灯开关,其实它更像水龙头——拧得太急(高速快门)只能接到几滴水珠,适当放慢(低速快门)才能接满整杯,上周帮学员拍自行车比赛,1/500秒下车轮辐条依然模糊,这说明运动物体不同部位的速度差异超乎想象。
白平衡设置能改写光线记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烛光晚餐拍出来像手术室?自动白平衡常会把暖调吞掉,试试对着餐巾纸手动设定,就像给大脑植入"现在很温暖"的暗示,阴天时把色温调到7000K,画面会突然跳出那种雨天特有的青灰色调,有个反直觉的技巧:拍朝霞时故意设为阴天模式,反而能强化橙红色彩,这就像给记忆加滤镜。
构图法则要懂得适时打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构图时,把地平线压在画面上1/3处确实稳妥,但遇到镜面倒影不妨试试五五分,引导线构图不一定要用道路,昨天看到学员用烧烤摊的烟雾走向成功牵引视线,记住所有规则都是弹簧床,跳得更高是为了更好落地,那个把主体塞满整个画面的咖啡馆招牌,反而比留白构图更有压迫感。


 灵眸闪烁光芒
 灵眸闪烁光芒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