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身站立能拉长身体线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面对镜头时会不自觉地正对相机,这容易让身材显得扁平,试试将身体转向45度,前脚脚尖指向镜头方向,后脚自然支撑,这个动作会让肩线斜向延伸,视觉上至少"瘦"三斤,记得去年给朋友在樱花树下拍照,她原本抱怨上衣显胖,调整站位后照片里的锁骨线条立刻立体起来——就像用铅笔勾线时轻轻带出的那一道阴影,不需要用力过猛就能改变整体观感。
手部动作要打破僵硬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该放哪儿"是80%被拍者的共同难题,与其让双手尴尬地贴着裤缝,不如让它们参与构图:撩头发时停在耳际,假装整理项链,或者轻搭在腰间形成三角形空隙,上周帮邻居拍证件照时,她无意识拨弄手表的小动作反而成就了最生动的一张,这就像煮面条时撒的那把盐,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彻底改变成品的质感。
下巴微收能重塑面部轮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抬头容易暴露双下巴,低头又会导致眼神阴郁,正确的做法是想象用下巴夹住一颗葡萄——既不能挤碎它,也不能让它掉落,去年婚礼跟拍时,新郎这个细节没处理好,照片里他的下颌线就像被橡皮擦抹过般模糊;而新娘保持微收下巴,侧光下颧骨的阴影自然得像山水画里的皴笔,根本不需要后期修图。
动态姿势比静态摆拍更生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街拍总比影楼摆拍有活力?关键在"动态瞬间",让拍摄对象边走边回头,裙摆扬起的弧度会比刻意摆的姿势自然十倍,记得有次在咖啡馆,模特反复调整围巾角度都不理想,最后抓拍她转身拿咖啡的瞬间,围巾飘起的褶皱就像突然被风吹开的书页,所有僵硬感都消失了,这提醒我们:好照片有时需要放弃对"完美角度"的执念。
利用环境制造互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单纯站着拍照就像把鱼放在砧板上拍特写,再新鲜也少了生气,靠着门框时让手指轻触门把手,坐在长椅上假装系鞋带,这些动作会把环境变成你的道具,上个月在古镇拍摄,让游客假装研究老式电话机的转盘,透过取景框看到的画面突然就有了故事性——仿佛能听见三十年前的通话声,没有不上镜的姿势,只有不会用环境的摄影师。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