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学徒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徒需要掌握基础器材操作
刚摸到单反的新手常被密密麻麻的按键吓住,上周帮学员调试时,发现有人误把感光度转盘当快门速度调节,结果阴天拍出满屏噪点,相机就像自行车变速器,光圈、快门、ISO这三个齿轮必须咬合精准——大晴天用f/1.8配1/1000秒是清爽特写,但换成阴雨雾霾天,就得学会把ISO调到800以上,记住拧镜头对焦环要像转收音机旋钮,微调比猛转更容易抓住决定性瞬间。
现场光线的观察决定成败
去年跟拍婚礼时,宴会厅水晶灯在新人脸上投下蜘蛛网似的阴影,有经验的师傅会立刻让人搬来反光板,而菜鸟往往埋头查参数,光线像会流动的蜂蜜,早晨斜射时适合拍轮廓光,正午顶光就得找树荫或让模特低头,试着用手背当测光表:阳光下影子边缘锐利说明光线硬,阴天时手背明暗过渡柔和就是理想的漫射光。
构图陷阱藏在生活细节里
总有人问为什么同样的樱花,老手拍出层次感而新手拍成平面图,观察早餐摊煎饼的过程就明白了——老师傅会把葱花撒成放射状,菜鸟却堆在正中央,三分法构图不是死规矩,就像包饺子时馅料要偏上才能捏出饱满弧度,下次拍街景时,试着让路灯杆沿着画面对角线延伸,车流自然就成了引导线。
后期修图是二次创作
见过太多人把饱和度拉到像儿童水彩笔,修图该像熬广东老火汤,高光恢复是武火收汁,阴影提亮是文火慢炖,去年修建筑照片时,发现用渐变滤镜压暗天空时,保留塔吊顶端一丝金属反光,画面立刻有了呼吸感,记住直方图像体检报告,左右不撞墙才算健康,但偶尔故意过曝的日系风格就像故意留焦边的法棍面包,要的是那份粗粝感。
突发事件最能检验真功夫
暴雨天在古镇撞见彩虹跨过马头墙,老法师会直接拆掉UV镜淋雨拍摄,学徒却忙着给相机套塑料袋,突发状况像突然掀盖的蒸笼,水汽迷蒙中快速判断:提高两档曝光补偿,用连拍抓住白鹭掠过水面的残影,那些看似废片的模糊影像,可能藏着比摆拍更生动的故事线。


 雨中聆听心声
 雨中聆听心声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