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摄影有关的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如何塑造画面情绪
清晨斜射的阳光穿过窗帘,在木地板上拖出细长的影子,这时如果蹲下来用广角镜头贴近地面,光斑会像融化的黄金般在画面底部蔓延,但正午的强光下拍摄人像,模特的鼻影会像刀刻般生硬——这就是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带着反光板,你见过婚礼跟拍师在树荫下突然掏出的银色圆盘吗?那可不是用来挡雨的,它能把头顶的树叶变成天然柔光箱,让新娘眼里的星光多停留三秒。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魔术师
瀑布在1/500秒的快门下像被按了暂停键,每颗水珠都清晰得能数清折射的彩虹;换成1/4秒拍摄,水流就变成了丝绸,但手持拍摄时有个有趣的矛盾:焦距50mm的镜头,理论上安全快门要1/50秒,可如果你边走路边拍,这个数字得翻三倍,就像端着满碗热汤走路,走得越慢反而洒得越多,这时候不如找个栏杆当临时三脚架。  
构图法则的破与立
三分法则是面包店里的基础款吐司,可靠但容易乏味,把模特放在交叉点上?试试让她的一缕头发飘出画框,画面突然就有了呼吸感,拍摄故宫红墙时,传统做法会让屋檐占据黄金分割线,但若把镜头怼近到只留一道斑驳的朱漆,观众反而会自己脑补出整个王朝的剪影,引导线不一定要是实际存在的路,晨雾中若隐若现的自行车辙,比柏油马路上的双黄线更有牵引力。  
后期调色像熬制高汤
有人把饱和度滑块推到+30就以为得到梵高的向日葵,其实真正的色彩管理像老火煲汤,拉高阴影不是简单地点亮黑暗,而要像掀开锅盖时那样,让热气带着层次漫出来,修城市夜景时,把橙色色相往左偏5度,霓虹灯会突然有了港片滤镜的味道——但小心别让高光部分的灯牌像煮过头的白菜那样失去脆度,下次调完色不妨把照片倒过来看,如果明暗分布依然舒服,这锅汤才算熬成了。  
拍摄街头时总遇到个难题:等不等那个撑红伞的路人走进光柱?答案藏在布列松的底片里——当你的拇指不自觉开始敲击快门钮时,那个即将发生的巧合,早就在取景框里完成了构图。


 Grace优雅范
 Grace优雅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