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学校

单反相机三要素,单反相机三要素解析,光圈、快门与感光度

光圈决定画面的明暗与虚实为什么同一场景下,有些照片背景模糊得像融化了的奶油,有些却连远处树叶的脉络都清晰可见?秘密藏在镜头里那个可伸缩的"瞳孔"——光圈上,f/…

光圈决定画面的明暗与虚实

光圈决定画面的明暗与虚实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下,有些照片背景模糊得像融化了的奶油,有些却连远处树叶的脉络都清晰可见?秘密藏在镜头里那个可伸缩的"瞳孔"——光圈上,f/1.8的大光圈如同完全张开的眼睛,能放更多光线进来,同时让焦点外的景物迅速虚化,适合拍摄烛光晚餐时让杂乱的餐桌消失;而f/16的小光圈就像眯起的眼睑,虽然进光量减少,却能保证从脚前到山巅都棱角分明,拍摄风光时连砂砾的阴影都会乖乖听话,想要背景糊得像水彩画就开大光圈,需要每根发丝都锐利就收小光圈。

快门速度冻结瞬间或拖拽时间

快门速度冻结瞬间或拖拽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飞鸟总是得到一团模糊的影子?问题出在快门这个"时间闸门",1/4000秒的快门如同闪电般开合,能把蜂鸟振翅的瞬间钉在画面里;而故意调到1/15秒,流动的瀑布就会变成丝绸,行驶的车灯化作光轨,上周拍街景时,我用1/125秒定格了咖啡杯溅起的液滴,却发现背景行走的路人变成了半透明幽灵——原来快门既要考虑主体运动速度,还得兼顾手抖程度,三脚架上的慢门长曝是另一种魔法,30秒曝光能让海浪变成雾霭,但记得关闭防抖功能,否则相机会自作聪明地抵消你想要的效果。

ISO是画质与光明的交易

ISO是画质与光明的交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昏暗的教堂里不用闪光灯就拍不出彩窗细节?提高ISO就像给传感器灌咖啡提神,ISO1600时虽然能捕捉微弱烛光,但画面会泛起类似老电视雪花噪点的"电子喘息",这就像用微波炉加热面包:低温慢热(ISO100)能保持松软质地,高温速成(ISO6400)虽然立刻能吃,却会留下干硬的代价,实战中发现,APS-C画幅相机超过ISO3200时,暗部会出现彩色噪点,这时候不如找个窗台当天然反光板,毕竟后期降噪软件也救不回丢失的细节。

曝光三角需要动态平衡

这三个参数像跷跷板上的三个孩子:压下一头,另外两头就会翘起来,傍晚拍逆光人像时,想要背景不过曝(小光圈),主体又够亮(高ISO),还得避免动态模糊(高速快门),结果往往哪个都没做好,这时候要像厨师调汤——先定下最关键的基调:拍体育赛事就死守1/1000秒快门,风光摄影先确保f/8以上的景深,宁可开高ISO或带三脚架延长曝光,上周拍夜景车流,发现f/11配合ISO400和8秒快门刚好平衡天光与车灯,这比自动模式拍的过曝红绿灯强十倍。

白平衡是光线的翻译官

白平衡是光线的翻译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清晨拍的白雪总泛着蓝调,而黄昏拍的沙滩像被泼了橙汁?相机不像人眼能自动过滤光线颜色,钨丝灯下用5500K色温拍摄,整个画面就像透过琥珀看世界;阴天时若忘记把白平衡从"阳光"调到"阴影",人脸会青得像中毒,有次在混合光源的商场里,自动白平衡让肤色在电梯间偏绿、化妆品柜台又泛品红,最后改用RAW格式拍摄,回家后在电脑上对着白色纸袋取样才救回正常色调,JPG直出就像煮熟的米饭,白平衡错了再也改不回原味。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