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摄影师如何选择拍摄地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选景是拍摄的第一步,但绝不是随便找个山头按下快门,成熟的摄影师会像侦探一样搜集线索:天气软件的云层预测、地理App的日出方位、甚至当地牧羊人的经验谈,去年在黄山拍摄时,我提前三个月研究卫星地图,发现西海大峡谷有个被游客忽略的转角——最终在那里拍到了云雾缠绕松树的绝景,最好的机位往往藏在"再走十分钟"的地方,但也要警惕过度冒险,我曾为追一片火烧云差点滑落山崖。
摄影师怎样与光线博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就像个脾气古怪的画家,金色时刻(日出日落前后)的温柔笔触转瞬就会变成正午的暴烈刮刀,在冰岛拍摄黑沙滩时,我连续四天凌晨三点蹲守,只为捕捉到晨光穿透浪花的瞬间,但有时候"错误"的光线反而成就佳作:去年在沙漠突遇沙尘暴,漫天的黄沙把正午阳光过滤成琥珀色,反而拍出了末日感的特殊色调,随身携带偏振镜不是迷信,它真的能帮你从刺眼的湖面反光中抢救出雪山倒影。
三脚架为何是风景摄影师的第三条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被那些手持拍摄的潇洒照片骗了,真正严谨的风光片九成都离不开这个"铁疙瘩",拍摄尼亚加拉瀑布时,我用0.5秒慢门让水流化作丝绸,这手持根本做不到,但三脚架也会闹脾气:有次在雪原零下20℃拍摄,金属关节冻得吱呀作响,最后只能把备用袜子缠在云台上防滑,记住买能承受两倍相机重量的架子,我那个被风吹倒摔坏镜头的教训值7000块。
后期处理是不是在造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问题就像问厨师该不该用调料,去年在张家界,晨雾中的山峰原片灰蒙蒙像隔了层毛玻璃,通过调整色阶才还原出肉眼看到的层次,但有些底线不能碰:把北京雾霾P成北欧晴空就过分了,我的原则是"做减法"——去掉传感器记录的杂光干扰,而不是无中生有添加元素,就像炖汤撇去浮沫,但不会往清水里倒味精。
突发状况如何转化成创作机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真正的好照片常常诞生于计划之外,在云南元阳梯田等日出时,突然涌来的浓雾让我差点收拾器材走人,直到发现雾中劳作的农夫身影比单纯风景更有故事,包里永远要备着防水罩和头灯,雨季在武夷山拍摄时,突如其来的暴雨把相机淋得像个落汤鸡,却意外拍到雨帘中若隐若现的九曲溪,自然从不会按快门,人才是那个把意外变成作品的变量。


 雨中聆听心声
 雨中聆听心声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