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专业到底学什么手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着手机拍照时,总嘀咕"专业摄影师到底强在哪儿",说白了,摄影专业练的是把"看见"变成"呈现"的手艺,就像厨师分得清猛火慢炖的区别,摄影师得掌握不同光线下的曝光控制,比如拍逆光人像时,业余选手容易拍出大黑脸,而专业训练会让你本能地打开补光板,或是调整RAW格式的阴影参数——这些操作背后,是几百次实拍积累的肌肉记忆。
相机参数怎么调才不算瞎折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抱怨:"参数调来调去还不如自动模式",这话对了一半,就像开车总用自动挡确实能跑,但遇到冰面打滑时,手动降档的控车技术能救命,拍摄飞鸟时,专业摄影师会把快门调到1/2000秒以上,同时忍受高ISO带来的噪点——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才是参数调整的精髓,去年拍马拉松时,我就用慢门追焦把选手拍出动态模糊,背景观众却保持清晰,这种效果自动模式永远做不到。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折腾光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影棚里六盏灯打一个苹果吗?这可不是闲得慌,光线对照片的影响,就像煲汤时火候的微妙变化,有次拍金属工艺品,客户抱怨"网上图片看着像塑料",后来我们用束光筒打出硬光,在棱角处制造高光条,再拿黑色卡纸吸掉杂光,最终拍出刀刃般的质感,这种对光线的强迫症,就像老裁缝非得把衬里熨平,虽然穿着看不见,但就是觉得踏实。
修图软件是不是在造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常有人质问:"这照片PS过吧?"其实后期调整就像化妆——涂口红不算骗人,只是突出本来的美,去年拍古镇晨雾,现场雾气太薄显得寡淡,我在Lightroom里加强去朦胧功能时,突然想起美术老师说的"山水画要留呼吸感",于是保留远处屋檐的朦胧感,只强化前景青石板的反光,最终成片比实景更接近记忆中的江南烟雨,这算造假还是提炼真实?
好照片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拿着获奖作品问:"这构图到底好在哪里?"其实摄影像写诗,格律平仄是基础,但李白喝酒后写的错别字都可能成妙笔,有次拍街头纪实,违规地把主体放在构图死角,反而让墙上的涂鸦成了视觉引导线,后来导师点评时说:"规则是让你知道什么时候该打破它。"就像米其林大厨偶尔也迷恋路边摊,好照片的标准永远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Angel天使心
 Angel天使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