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是静态画面的瞬间捕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下快门时,相机通过感光元件将光线转化为单张图像,这个过程如同用勺子从汤锅中舀出一勺——定格的是某个瞬间的"味道",比如拍摄飞鸟,1/1000秒的快门速度能凝固翅膀扇动的姿态,但记录不到它后续的飞行轨迹,这种单帧特性也解释了为什么体育摄影师常采用高速连拍:他们其实是在用多张"照相"拼凑连续动作。
摄像本质是时间的切片游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相机以24帧/秒的速度连续拍摄时,单张照片就变成了视频流,就像用订书机装订画册,每页都是独立画面,快速翻动才形成动态,拍摄晚霞时,如果用摄像模式记录30分钟,能得到云层流动的完整过程;而照相模式只能呈现某个时刻的云朵形状,两者差异如同比较一页书与整本书的关系。
技术矛盾存在于设备选择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高端相机常标注"支持4K照片",这其实是把视频帧截取为静态图,反过来,某些手机通过算法将多张照片合成为动态影像,这种功能交叉带来困惑:用索尼A7IV拍摄8K视频时截取单帧,画质可能优于直接照相,但会损失RAW格式的后期空间,就像用菜刀切蛋糕虽然可行,但终究不如专用蛋糕刀顺手。
生活场景决定使用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给孩子拍生日照时,摄像模式能记录吹蜡烛的整个过程,但想要打印成相册就必须用照相模式,旅行中拍摄建筑,照相模式能保留更多细节;而拍摄街头艺人表演,摄像才能传达音乐节奏,这类似于写字和录音的区别——前者适合保存信息,后者擅长传递情绪。
创作目的决定本质属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判断成片是摄影还是摄像,关键看最终呈现形式,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强调照相的永恒性,而王家卫的电影抽帧手法反而让摄像有了摄影感,就像判断一盘菜是凉拌还是热炒,不在于备料过程,而取决于最后上桌的状态,拍摄瀑布时用慢门长曝光得到丝绸状水流,这仍是摄影创作;若用升格拍摄水花飞溅,则已进入摄像范畴。


 StarlightHope
 StarlightHop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