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人物肤质的通透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抱怨手机拍出的人脸发灰或油腻,问题往往出在光线,正午阳光直射时,额头和鼻梁容易过曝成"油光脸",而树荫下又容易让肤色泛青,试试在日出后两小时或日落前,让模特侧对阳光,用身体稍微遮挡部分直射光,这时光线会像一层柔光纱,既能提亮五官又不会生硬,如果必须在强光下拍摄,可以打开手机HDR模式,或者用一张A4纸当反光板补亮阴影——这些细节比美颜滤镜更自然。
背景虚化要配合人物站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手机的人像模式常把头发丝和背景糊成一团,其实问题不在算法,拍摄时让模特离背景至少两米远,比如站在花墙前而不是紧贴灌木丛,双指放大画面到1.5倍焦距(相当于50mm镜头视角),这个距离能压缩空间感,虚化效果更接近单反,注意观察预览框里虚化边缘的锯齿,适当调整距离——就像煮面时得不断试硬度,虚化程度也需要反复微调。
构图藏着显瘦小心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身高,别人拍出一米八的气场?试试把手机镜头高度放在模特的胸口位置,略微俯拍会让腿长比例更优,但切记别俯得太狠,否则会拍出双下巴,当人物侧身45度站立时,用九宫格线对齐其靠近镜头的那只眼睛,另一侧留出空间延伸感,这种构图就像包饺子留花边,既突出主体又留有呼吸感。
动态捕捉比摆拍更生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僵硬的剪刀手早就过时了,连拍模式才是秘密武器,让模特边走边回头,或者甩动长发时连续抓拍20张,总能挑到发丝飞扬的灵动瞬间,安卓手机可以长按快门键,iPhone用户则要记得在设置里开启"实况照片",这就像炒菜时的火候把控,动态模糊反而能带出呼吸感,后期从实况照片里选关键帧,比刻意摆拍的表情自然十倍。
后期调色要守住肤色安全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看到网红滤镜就跟风调色?过度的冷白皮会让嘴唇发灰,高饱和则容易让肤色橙得像南瓜,在手机修图时,先拉高阴影亮度让暗部透气,再单独降低橙色饱和度+提高明度,这个组合能提亮肤色又不会失真,记住皮肤颜色在色轮上介于橙红之间,就像熬糖浆时火候稍过就会焦,调色滑块移动5%就足够改变整体观感。


 LavenderMist
 LavenderMist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