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画面的情绪基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温暖,中午拍却显得生硬?关键在于光线的角度和质地,清晨的斜射光会拉长影子,给建筑蒙上柔和的渐变;而正午的顶光像探照灯,容易让模特眼窝形成难看的阴影,尝试在日落前两小时拍摄人像,此时光线像融化的蜂蜜,既能勾勒轮廓又不会让模特眯眼,若遇到阴天,别急着收器材——云层其实是天然的柔光箱,特别适合拍摄静物的细腻纹理。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画面元素杂乱时,不妨试试"减法原则",比如拍街头摄影,与其囊括整条马路,不如用35mm镜头对准报亭老人翻报纸的手,三分法并非铁律,有时故意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5处,反而能突出乌云压城的压迫感,对角线构图适合表现动感,但拍证件照时若把脑袋歪成斜线,民政局工作人员可能会皱眉头。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1/8000秒凝固蜂鸟振翅的瞬间,还是用30秒记录车流的光轨?这取决于你想讲述的时间故事,拍瀑布时发现水花像冻住的玻璃?那是快门太快了,调到1/15秒,水流就会变成丝绸,不过手持拍摄别低于安全快门——除非你打算把照片命名为《抽象派手抖艺术》,夜晚拍星轨要B门配合三脚架,记得带保温杯,毕竟北极星移动1度需要4分钟。
色彩搭配制造视觉韵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撞色搭配像辣椒拌芒果,用好了惊艳,用不好刺眼,拍摄秋景时,藏青外套的旅人站在金黄银杏林中,比穿橙色冲锋衣更显高级,遇到雾霾天别灰心,青灰色调反而能营造水墨意境,后期调色时,如果高光泛蓝、阴影发橙,画面就会产生胶片般的化学反应,但别让饱和度滑块滑到底——除非你的客户是糖果广告商。
镜头语言传递拍摄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85mm拍人像更讨喜?因为它像隔着咖啡厅玻璃看人,既保留细节又制造恰当距离感,而16mm超广角拍女友特写,鼻子会比实际大三倍——除非你想表达"亲密到变形"的关系,微距镜头下露珠里的倒影,其实是上帝送给早起摄影师的盲盒,下次拍美食别用手机凑近,试试90mm微距,芝士拉丝的质感能让人听见"咔嚓"的酥脆声。


 Sun阳光仔
 Sun阳光仔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