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三原则是什么
主体必须清晰传达信息
拍摄时最怕观众看不懂你想表达什么,比如拍街头人物,如果背景杂乱、主体模糊,观众会疑惑:“这人到底在干嘛?”解决方法很简单——靠近拍摄对象,或者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就像聊天时重点要突出,废话少说,照片也要让主体一目了然,有人问:“手机拍不出虚化怎么办?”那就找干净的背景,比如天空或墙面,人为制造简洁画面。
光线决定画面的情绪基调
同样的场景,清晨和正午拍出来完全是两种故事,逆光能勾勒轮廓,侧光强调质感,顺光则平淡但安全,试着在傍晚拍人像,阳光斜照时皮肤会镀上金色,比中午的“顶光鬼脸”舒服十倍,有人抱怨阴天拍不出好照片,其实柔光正是拍静物的好时机——没有生硬的影子,色彩更饱和,光线是免费的滤镜,关键看你会不会用。
构图要引导观众的视线
为什么有的照片让人一眼盯住某个点?秘密在“线条引导”,比如拍公路,让道路的延伸线指向远方山脉;拍美食,把餐具摆成指向主菜的箭头,三分法不是铁律但很管用——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上1/3处,比居中死板得多,有人问:“打破规则会怎样?”当然可以!但你要先知道规则是什么,就像学写字先练正楷,再玩狂草。
技术参数要为想法服务
新手常纠结“快门1/200还是1/250”,却忘了参数只是工具,拍奔跑的狗?用高速快门凝固动作;拍流水雾化?慢门加三脚架,有次我用ISO 6400拍深夜街头,虽然噪点多,但那种粗粝感正好符合氛围,相机自动模式就像泡面,能吃但没营养,真正的好照片,是你知道为什么要调这个光圈值,就像厨师清楚该放几克盐。
(全文586字)


 幽径独赏芬芳
 幽径独赏芬芳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