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拍照很丑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新手习惯用自动模式拍摄,结果发现照片要么过曝得像被漂白,要么暗得看不清细节,比如在逆光环境下,相机自动提高ISO导致画面充满噪点,就像用劣质麦克风录音时的电流声,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调整光圈和快门?因为光线条件变化时,手动控制就像精准调音,而自动模式只是粗暴地调大音量。
构图缺乏视觉重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曾见过有人把埃菲尔铁塔拍得像电线杆吗?问题出在主体被杂乱背景淹没,就像在嘈杂的菜市场找人,如果对方不穿显眼衣服根本认不出,拍摄时要学会做减法:靠近主体、用浅景深虚化背景,或者寻找简洁的拍摄角度,好照片永远在回答"你想让我看什么"这个问题。
光线运用不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阳光下拍人像,模特脸上会出现难看的阴影,就像用手术灯照着脸部特写,有经验的摄影师会寻找"黄金时刻",或自己创造光线——反光板补光就像给阴影区打柔光滤镜,而闪光灯跳闪则相当于把直射光变成漫反射,观察那些失败的照片,八成问题都出在光线太硬或方向不对。
后期处理用力过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觉得滤镜越多越专业,结果把晚霞调得像火灾现场,肤色修得像塑料娃娃,这就像做菜狂撒味精,反而盖住食材本味,专业修图讲究"隐形修饰",比如只提亮眼神光而非整个眼球,调整色温而非直接套用预设,下次修图前不妨问问:这个调整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单纯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忽视拍摄对象特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给儿童拍照用成人摆拍那套,得到的只能是僵硬的假笑;拍美食却用冷色调,再可口的菜肴也像隔夜饭,就像不能用指挥交响乐的方式带摇滚乐队,每种拍摄题材都有其"性格",拍运动题材要预留构图空间,拍静物则要控制反光,这些细节差异决定了照片是"记录"还是"创作"。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