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通过伸缩改变对焦距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你旋转相机镜头的对焦环时,内部镜片组会像弹簧般前后滑动,这种机械运动直接决定了光线汇聚的位置——镜片离传感器越远,越能捕捉近处物体的清晰影像,比如拍摄30厘米外的咖啡杯,需要将镜片向前推移;而拍摄远处山峰时,镜片则会回缩,就像用望远镜调焦时拧动目镜的动作,只不过相机把这个过程藏在了金属筒里。
光圈大小影响景深范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f/2.8的大光圈能让背景虚化成柔和的色块,而f/16的小光圈则让前景的蒲公英和远方的风车同时清晰,这就像我们眯起眼睛看东西会更清楚——瞳孔收缩相当于缩小光圈,增加了景深范围,但要注意,过度依赖小光圈会引发衍射现象,反而降低画质,就像眯眼太久会导致视疲劳。
传感器尺寸决定视角宽容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全画幅相机拍摄的树林照片,边缘树干几乎不变形,而手机摄像头拍同样场景时,两侧树木会像被拉伸的橡皮泥,这是因为大尺寸传感器能容纳更宽广的实际成像圈,就像用大窗户观察风景比透过猫眼看到的畸变更少,但这也意味着长焦拍摄时,全画幅相机反而需要更远的拍摄距离才能框住相同大小的主体。
自动对焦系统模拟人眼判断
现代相机的相位检测对焦会在传感器上布置微型"双眼",通过比较两个视角的成像差异来计算距离,当拍摄奔跑的宠物狗时,系统会像我们判断接球时机那样,持续测算主体与焦平面的位置关系,不过遇到玻璃鱼缸这样的透明障碍物时,系统可能像人类一样产生误判,此时手动对焦反而更可靠。
焦距选择压缩空间透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用200mm长焦镜头拍摄的月亮仿佛就悬在教堂尖顶上方,而实际上两者相距数公里,这种空间压缩效应就像把望远镜倒过来看——远处的物体被强行"拉"到前景附近,反观24mm广角拍摄的餐厅照片,明明餐桌只有两米长,画面里却显得能坐下十个人,这种夸张的透视变形常让新手摄影师感到困惑。


 沉醉清风怀抱
 沉醉清风怀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