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学校

中国摄影通讯社记者,中国摄影通讯社记者记录时代瞬间

记者如何选择适合新闻摄影的镜头拍摄突发新闻时,70-200mm变焦镜头是记者的"第二双眼睛",去年报道山区救援时,我在50米外捕捉到消防员托举伤者的特写,长焦压…

记者如何选择适合新闻摄影的镜头

记者如何选择适合新闻摄影的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突发新闻时,70-200mm变焦镜头是记者的"第二双眼睛",去年报道山区救援时,我在50米外捕捉到消防员托举伤者的特写,长焦压缩了背景杂乱的树枝,让救援服的反光条成为视觉焦点,但要注意,广角镜头在狭小空间反而更有优势——比如记录灾民安置点的全景时,16-35mm镜头能展现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此时若用长焦,画面会失去现场感。

摄影师怎样应对复杂光线条件

摄影师怎样应对复杂光线条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就像厨师要掌握火候,记者必须驯服光线,在两会报道中,人民大会堂的水晶灯会把代表的脸照得泛青,这时将白平衡调到"阴天"模式反而更自然,遇到逆光采访怎么办?去年在新疆棉田,我用机顶闪光灯1/128功率补光,既保留了夕阳的暖调,又让农技员脸上的汗珠清晰可见,直方图右侧轻微溢出没关系,但阴影部分绝不能死黑。

拍摄对象突然移动该如何处理

拍摄对象突然移动该如何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抓拍市长视察工厂的瞬间,他突然转身走向流水线,这时别急着调快门速度,先把驱动模式调到高速连拍,就像篮球运动员起跳前会屈膝,我在按下快门前会预对焦在工人安全帽的位置——因为领导视线通常会跟随生产环节移动,上周拍摄的12张连拍中,第三张恰好捕捉到他手指设备讲解的瞬间,这个"提前量"比单纯提高ISO更重要。

新闻照片后期处理的边界在哪里

新闻照片后期处理的边界在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修图如同给证人化妆,可以遮瑕但不能整容,去年暴雨报道中,我调亮了救灾战士的面部阴影,但绝不敢删除背景里倾倒的电线杆——那是灾情的证据,有个同行因为抹掉了领导照片中的矿泉水瓶被通报,那瓶子其实能体现连续工作的真实性,建议在Lightroom里建两个版本:原始文件存档,调整文件仅做曝光、色温修正。

怎样让静态照片传递新闻时效性

怎样让静态照片传递新闻时效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春运站台上,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比旅客更吸引眼球,这种"时间符号"要放在构图黄金点,就像蛋糕上的草莓必须摆在显眼处,拍抗疫物资运输时,我特意让卡车上的"2023.12"批次编号入镜,这个日期比任何文字说明都有力,如果是持续性事件,可以学央视记者在画面角落添加计时器,但字体不能超过画面5%面积,否则就像手表广告了。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