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摄影学校

拍照的专业术语,摄影专业术语全解析,从光圈到快门的必备知识

拍照的专业术语快门速度决定画面动态按下快门的瞬间,相机究竟记录了多长时间的影像?1/1000秒能凝固飞鸟振翅,而1/2秒会让溪流化作丝绸,去年在黄山拍摄云海时,…

拍照的专业术语

拍照的专业术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快门速度决定画面动态

按下快门的瞬间,相机究竟记录了多长时间的影像?1/1000秒能凝固飞鸟振翅,而1/2秒会让溪流化作丝绸,去年在黄山拍摄云海时,我刻意将快门设为1/15秒,三脚架上的相机捕捉到雾气如牛奶般流动的质感,但新手常陷入两难:想要动态清晰又怕画面太暗,这时就得调高ISO或开大光圈——就像煮汤时火候不够,要么加火要么延长时间。

光圈大小影响景深层次

为什么背景虚化程度天差地别?f/1.8的大光圈能让模特背后的霓虹灯化作彩色光斑,而f/16拍摄的集体照连最后一排人的睫毛都清晰,记得有次拍美食特写,用f/2.8对焦草莓尖,结果后半颗果子已经虚得认不出形状,这就像我们眼睛聚焦时,盯着近处看远方自然模糊,但要注意,最大光圈画质往往不是最优,就像全开的水龙头反而会溅得到处都是。

ISO数值关联画质纯净度

昏暗环境里盲目拉高ISO会怎样?相机传感器像熬夜工作的修图师,ISO3200时就开始用噪点抗议,去年音乐节拍摄时,我发现ISO800搭配稍慢的快门,比ISO6400的"雪花屏"效果更可用,这好比在烛光下看书,与其拼命瞪大眼睛(高ISO),不如找盏小台灯(补光设备),但现代相机的高感表现远超从前,关键要找到你设备能接受的临界值。

白平衡校准色彩还原

为什么同一场景能拍出冷蓝或暖黄?相机的"色温认知"需要人工干预,拍雪景时自动白平衡常把白雪染成灰色,手动设为5500K才能还原真实,有次傍晚拍人像,我故意保留6000K的琥珀色调,模特的发丝就被镀上夕阳质感,这就像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校正颜色,但相机需要明确指令——是保留现场氛围,还是追求绝对准确?

对焦模式应对不同场景

为什么总在关键时刻跑焦?单次对焦拍静物稳如老狗,追焦模式才能锁定奔跑的宠物,上周拍儿童足球赛,我提前设定AF-C连续对焦,配合高速连拍抓住进球瞬间,但手动对焦并非过时技术,微距摄影时自动对焦常像没头苍蝇,不如手动拧对焦环精准,这就像用自动铅笔和钢笔写字,不同工具适应不同书写节奏。

本文源于网友整理,不代表爱摄像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若作品存在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