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光源决定了画面的基本调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摄静物时,很多人习惯把灯直接怼在物体正前方,结果拍出来像证件照一样扁平,试试把主光源放在侧上方45度,距离主体约1.5米——这个经典的三点布光起始位,能立刻让红酒瓶的浮雕花纹"跳"出来,遇到金属反光物体时,不妨学早餐摊煎蛋的手法:把柔光箱当成平底锅,慢慢调整角度直到反光带刚好勾勒出产品的边缘线。
补光不是越亮越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新手举着反光板拼命往前凑,最后拍出两个生硬影子吗?补光的精髓在于"偷亮度",给模特拍半身像时,用泡沫板在阴影侧两米外轻轻一挡,比直接打灯更自然,有次拍手表特写,我在桌面下藏了张A4纸,利用漫反射提亮表盘刻度,客户还以为用了环形灯,暗部保留5%的细节比强行拉亮更重要。
背景光要会"说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棚拍总在模特背后放盏灯?这招就像理发店的镜子戏法,用束光筒在深色背景上打出渐变光晕,能让普通的人像瞬间有立体感,拍化妆品时,我在亚克力台面下埋了条LED灯带,产品顿时有了"悬浮"效果,关键要让观众看不出光从哪来,就像魔术师不会解释机关在哪。
硬光软光得看材质说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绸缎和钢铁需要的根本不是同一种光!拍荔枝特写那天,柔光箱前再加层硫酸纸,果皮上的绒毛才会根根分明,但遇到汽车引擎盖,就得换成雷达罩配合蜂巢网,让金属的颗粒感暴露出它的脾气,这跟炒菜火候一个道理——青菜要猛火快攻,红烧肉就得文火慢炖。
影子也是构图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问我怎么处理讨厌的影子,却不知道影子能讲故事,拍手工皮具时,故意让缝线在桌面投下夸张的阴影,观众反而能感受到针脚的力度,有次用百叶窗制造规律的光影条纹,模特脸上的条纹恰好强化了忧郁表情,下次遇到影子别急着消灭,试试移动灯位,让影子成为画面的标点符号。


 月影陪伴孤独
 月影陪伴孤独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