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摄影师培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摄影师需要掌握基础曝光三要素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得明亮清晰,有人却拍得昏暗模糊?关键在于对光圈、快门、ISO的理解,比如拍摄故宫角楼的黄昏,若光圈开得太大(如f/1.8),虽然背景虚化漂亮,但建筑细节可能丢失;若收缩到f/8,整体画面会更扎实,快门速度同样重要——拍摄胡同里骑自行车的人,1/500秒能凝固动作,而1/30秒会拍出动态模糊,ISO则像炒菜的火候,过高(如ISO 6400)虽然能应对昏暗环境,但画面噪点就像撒了太多盐。
构图法则能打破但不能不懂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把主体怼在正中间,试试三分法:在颐和园拍十七孔桥时,将桥身放在画面下1/3处,留出上方晚霞空间,对角线构图更适合表现南锣鼓巷的纵深——让青砖灰瓦的屋檐斜穿画面,但规矩是用来打破的,拍摄国家大剧院时,故意用对称构图强化它的几何美感,就像包饺子,先学会捏紧边儿,再琢磨花式造型。
自然光运用考验观察能力
北京的光线很"硬",尤其是正午拍天坛,强烈的阴影会让祈年殿的浮雕失去层次,有经验的摄影师会等"魔术时刻"——日出后或日落前一小时,这时光线像融化的黄油般柔和,在胡同里拍摄时,别忽视反射光:白墙能充当天然反光板,让人物脸部的阴影变淡,阴天反而是拍花卉的好时机,均匀的光线能让景山牡丹的颜色更饱和。
后期不是救世主但要会用
有人以为废片都能靠修图拯救,这就像指望酱油能挽救烧焦的鱼,RAW格式确实比JPEG保留更多细节,但过曝的天空在后期也拉不回来,调色要有分寸——把银杏大道调成刺眼的金黄,不如保留些褐黄的真实感,建议新手先学用曲线工具,这好比学骑车先掌握平衡,比直接玩变速器更靠谱,最好的后期是让照片看起来没修过。
(全文598字)


 Love爱之韵
 Love爱之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