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了照片的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一场景,清晨拍出来像油画,正午却像手机随手拍?关键在于光线的角度和强度,侧光能突出纹理,比如拍摄老建筑时,45度角的阳光会让砖墙的裂纹变成天然的黑白素描;而正午顶光适合表现明快的现代建筑,但拍人像时会在眼窝投下难看的阴影,试试用窗帘当柔光罩:隔着白纱窗拍摄静物,硬光瞬间变成奶油般的过渡。
构图需要打破常规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把主体放在九宫格交叉点?下次试试让模特的脸紧贴画框边缘,留出70%的空景,这种非常规构图能制造悬念——观众会好奇人物视线外的世界,拍摄街景时,故意把地平线压到画面下1/5处,让乌云占据大部分空间,暴雨前的压迫感就扑面而来,规则是用来制造意外惊喜的。
快门速度藏着动态密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瀑布总像凝固的果冻?把快门调到1/15秒,水流就变成了丝绸,但手持拍摄时这个速度必然模糊,这时候需要像端汤碗那样:双肘夹紧肋骨,按下快门时轻轻屏住呼吸,相反,拍跳街舞的瞬间要用1/1000秒冻结动作,这时候提高ISO比拍糊了强——噪点像老电视雪花,而模糊像高度近视没戴眼镜。
后期不是造假而是显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说"直出才是真实",但暗房时代大师们早就用遮挡技法调整影调,拉高阴影不是造假,是还原人眼看到的细节——就像你在阴暗角落仍能看清朋友的脸,相机却拍成黑块,但别把饱和度滑块当糖果罐,调整到树叶刚好比现实绿一点就停手,否则照片会像被荧光笔涂过,后期是让照片说出你按下快门时的心跳。
镜头语言比焦距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85mm镜头不只是拍人像,退后三步拍咖啡馆门头,它能像望远镜般压缩空间,让招牌与后景霓虹重叠出赛博朋克感,28mm广角拍食物时贴到20厘米距离,炸鸡的油光会像岩浆般具有侵略性,尝试用手机镜头拍一组"蚂蚁视角":把摄像头贴地拍摄雨后的落叶,水珠会变成奇幻星球里的水晶宫殿。


 幽径独赏芬芳
 幽径独赏芬芳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