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人像用什么镜头最适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准定焦镜头能还原真实五官比例
50mm焦段被称为"人眼视角",拍出的画面几乎没有畸变,许多摄影师会随身携带50mm f/1.8这类轻便镜头,在咖啡馆拍摄半身像时,站在1.5米外就能框住模特的肩膀到头顶,大光圈在逆光环境下尤其实用——去年我在故宫红墙前拍摄,阳光透过屋檐形成光斑,f/1.4的光圈既压暗了过亮的背景,又让发丝边缘泛出金边,不过要注意,当拍摄距离小于0.8米时,鼻尖会被轻微放大,这点和人类凑近观察物体时的透视变化完全一致。
中长焦镜头创造柔美空间压缩
85mm到135mm的焦段就像给画面涂了层奶油——背景的树木会融化成色块,模特与环境的距离感被神奇缩短,有次在樱花树下用105mm镜头,三米外的栏杆虚化成彩色光斑,反而比实际距离看起来更贴近人物,这类镜头需要更大的拍摄空间,建议选择公园等开阔场地,但要注意,200mm以上的超长焦会过度压缩面部立体感,拍证件照似的把高鼻梁压成平面,除非你想故意制造这种戏剧效果。
广角镜头适合讲述环境故事
35mm镜头能把模特的皮靴和背后的老街同时装进画面,就像用广角镜头写日记,去年在重庆巷子里拍摄,让模特靠着青砖墙蹲坐,24mm镜头既拍到了她指尖夹着的香烟,又收入头顶晾晒的床单,不过边缘拉伸变形像哈哈镜,得让模特的脸部始终处于画面中央区域,有个诀窍:当你想突出修长双腿时,可以把脚部放在画面下缘,广角的梯形畸变会自然拉长比例,但千万别用这个角度拍集体照,边缘的人会变成气球人。
变焦镜头提供灵活构图方案
24-70mm这类变焦头就像瑞士军刀,适合快速变化的拍摄场景,婚礼跟拍时,我常先用70mm端拍摄新娘眼妆特写,后退两步切到35mm就能框进头纱全景,不过最大光圈往往比定焦小两档,在黄昏教堂里需要把ISO调到1600以上,有个容易忽略的细节:用变焦镜头竖拍时,左手托镜筒的姿势会不自觉地转动对焦环,建议养成先构图再对焦的习惯,就像先框好画布再调颜料。


 Joy欢乐颂
 Joy欢乐颂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