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师用什么镜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准定焦镜头是基本功训练场
50mm焦段被称作"人眼视角",拍出来的画面最接近日常观察习惯,新手常纠结f/1.8和f/1.4怎么选,其实最大光圈差的那一档光,在室外拍摄时根本用不上——阳光强烈的正午,你敢用f/1.4全开拍特写?睫毛清晰了眼球却糊成一片,真正考验功夫的是在狭窄空间里,用f/2.8拍半身像还要兼顾环境叙事,这时候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比光圈更重要。
85mm镜头制造空气切割感
号称人像黄金焦段的85mm,实际用起来像把双刃剑,在公园长椅上拍情侣,退到五米开外才能框进两个人,路过的游客总以为你在偷拍,但它的压缩感确实神奇,f/1.4全开时,背景的树丛会融化成色块,模特的发丝边缘却像用铅笔描过般清晰,有个反常识的技巧:阴天反而更适合用这支镜头,柔光环境下焦外二线性问题不会太明显。
变焦镜头打破构图僵局
24-70mm f/2.8在婚礼跟拍现场能当三支镜头用,但别被它的便利性骗了,摄影师举着它容易陷入"站桩式拍摄",所有照片都来自1.7米高的视角,真正发挥威力是在楼梯转角,28mm端可以仰拍出修长腿型,退两步切到50mm又能捕捉自然表情,有个客户曾抱怨:"为什么上次拍的比这次生动?"——那次用的是定焦,逼着我不停移动找角度。
广角镜头讲出人景故事
用35mm拍人像就像在玩平衡游戏,模特离镜头半米时,鼻头会比耳朵大两倍,但正是这种变形能让观众产生在场感,拍咖啡馆吧台时,前景的咖啡杯和背景的霓虹灯招牌都在讲故事,有次拍亲子照,妈妈突然蹲下抱孩子,35mm镜头恰好把她们环绕的银杏叶也框进来,这个意外收获比摆拍生动十倍,记住要让人物至少占据画面三分之一,否则就成了风光照里的小黑点。
长焦镜头提炼情绪特写
135mm以上的镜头像望远镜,但别只用来拍糖水片,在街拍时站在马路对面,能捕捉到行人最放松的状态,有支200mm f/2.8的冷门镜头,在黄昏时对着逆光拍摄,焦外的光斑会变成拉长的椭圆形,不过要当心,这种焦段拍久了容易让作品变成"大头贴合集",最好随身带个24mm镜头强迫自己拍些环境人像。


 Magic魔法梦
 Magic魔法梦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