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摄影需要掌握哪些基础参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拿起相机的朋友常被光圈、快门、ISO这三个参数搞得晕头转向,比如拍摄流动的溪水时,若想呈现丝绸般质感,就得把快门速度降到1/15秒以下,但手持拍摄必然模糊,这时需要三脚架辅助,或者调高ISO换取更快的快门——但过高ISO又会产生噪点,这种技术矛盾就像炒菜时火候与时间的博弈,参数调整没有标准答案,关键要明白每个设置如何影响成像。
构图法则在实际拍摄中如何运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九宫格构图法听起来简单,但新手常犯"为了对齐而对齐"的毛病,拍摄公园长椅上的老人时,机械地把人物放在交叉点上,反而让画面呆板,其实当老人弯腰喂鸽子时,让椅背的斜线穿透画面,配合鸽子飞起的动态,会比死守构图法则更生动,就像写毛笔字,先临摹楷书掌握结构,熟练后就要学会打破框架。
不同光线条件下怎样控制曝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逆光拍摄人像时,新手往往得到剪影效果或过曝的背景,有次在日落时分拍朋友,自动模式把天空拍成了惨白色,后来学会用曝光补偿:先对焦在人物面部,降低1-2档曝光保住天空细节,再用反光板补亮面部,这个过程很像调收音机音量,环境噪音大时(强逆光),要同时调高主体音量(人脸亮度)和降低背景杂音(天空过曝)。
手机摄影如何突破硬件限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觉得手机拍不出虚化效果,其实靠近主体拍摄时,手机同样能产生景深,比如拍早餐咖啡,把手机镜头凑近杯口5厘米,背景的餐桌自然虚化,但要注意手机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就像近视眼贴太近反而看不清,某些型号在15厘米内就无法对焦,雨天拍摄时,用纸巾蒙住镜头能模拟柔光效果,这种土办法往往比后期加滤镜更自然。
后期处理该把握什么尺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有人把晚霞调成荧光粉,树木P成翡翠绿,这种过度修图就像浓妆艳抹失了本色,处理RAW格式文件时,建议先拉直水平线,微调曝光,再适当提升阴影细节,好比炖汤时撒盐,每次加一点尝味道,比一次性倒半罐更稳妥,记住原片如同食材本味,后期只是适量调味,别让调料盖过食物本身。


 Rain雨之灵
 Rain雨之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