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零基础应该怎么学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先搞懂相机的三个基本参数
很多新手抱着相机就直奔主题按快门,结果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太亮就是太模糊,这就像学做菜连火候都控制不好,再好的食材也会糟蹋,光圈、快门、ISO这三个参数就像烹饪时的火候、时间和调味——光圈决定进光量(好比锅的开口大小),快门控制曝光时间(类似翻炒时长),ISO则是感光度(相当于调味料的浓淡),建议先用A档(光圈优先)练习,把ISO调到自动,重点观察不同光圈值下背景虚化的变化,f/2.8拍人像时连垃圾桶都能变成梦幻光斑,f/8拍风景时连树叶脉络都清晰可见。
构图法则要学但别被它绑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引导线、框架构图这些规则,刚开始就像学自行车时的辅助轮,但见过太多人死守"必须把主体放在交叉点",结果拍出僵硬的游客照,有次在西湖边,有个大爷固执地用手机网格线对准雷峰塔,却错过了湖面跃起的红鲤,其实构图本质是视觉引导,就像给人讲故事要有起承转合,试着先按九宫格拍一张,再故意打破规则拍一张,你会发现当夕阳把云层染成金红色时,居中对称构图反而更有冲击力。
光线运用比设备更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问"是不是要买全画幅才能出好片",这就像问"是不是要用进口锅才能炒好菜",观察过菜场鱼贩吗?他们用最普通的塑料盆,但懂得把银光闪闪的带鱼摆在向阳处,摄影同理,清晨的侧光能让煎饼摊的蒸汽变成金纱,雨后的散射光拍静物堪比柔光箱,建议做个实验:同一个水杯,在正午直射光下拍出刺眼反光,挪到树荫下就变成通透的琥珀色,顶级设备也救不了浴室灯下的自拍,但一部千元机却能捕捉到彩虹穿过喷泉的瞬间。
养成分析照片的习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人拍完就扔进文件夹吃灰,这就像做完菜不尝味道,上周有个学员抱怨"为什么我拍的樱花没有网图那种氛围",直到我让他对比两张照片的细节——人家的花瓣上有晨露反光,背景是深色屋檐,而他的拍摄时间是正午,背景是过曝的天空,现在每次拍完,建议问自己三个问题:主体是否突出?有没有干扰元素?光线是否帮我说故事?慢慢你会发现,地铁玻璃上的雨痕比刻意摆拍的咖啡更有叙事感。
从生活场景开始实战训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被那些"必去打卡点"束缚,好照片往往藏在眼皮底下,厨房里打蛋器的金属反光,阳台上被风吹起的衬衫下摆,甚至外卖盒在桌面的投影,都是绝佳的练习素材,我常让学员做"21天生活摄影打卡":第一天拍"圆形",可能发现锅盖的反光比刻意摆的橙子更生动;第七天拍"线条",会发现楼梯扶手的曲线比刻意找的铁轨更有韵律,当你能把楼下杂货店拍出《天使爱美丽》的色调时,才算真正学会了观察。


 月影陪伴孤独
 月影陪伴孤独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