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构图能增强画面层次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平淡无奇,而另一些却能瞬间抓住眼球?问题可能出在缺少前景的运用,试着在拍摄时寻找天然框架:比如透过拱门拍建筑,或利用低角度让野花成为草原的前景,去年在青海湖边,我把岸边几块风化的岩石作为前景,湖面与远山顿时有了递进关系,前景不一定要清晰——虚化的枝叶或雨滴玻璃也能形成朦胧的层次过渡。
选择前景要考虑主题关联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为了前景而前景,硬塞进无关元素反而破坏画面,拍古镇时,我曾见游客举着奶茶杯当前景,结果茶杯比青瓦白墙还抢眼,正确做法是让前景与主体产生对话:拍咖啡馆用半杯拿铁作前景,拍秋景用飘落的黄叶框住远山,就像吃火锅要先涮肉再煮菜,前景和主体要有逻辑顺序,若拍摄儿童肖像,玩具车或气球就是比枯树枝更合适的前景选择。
控制前景与主体的虚实比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光圈虚化前景虽流行,但全虚化可能丧失构图意义,尝试f/4到f/8的光圈值,让前景保持若隐若现的轮廓,上周拍城市夜景时,我故意让地铁玻璃上的水珠保留部分清晰度,透过它们看到的霓虹灯光斑形成有趣的虚实碰撞,这就像隔着毛玻璃看人,既保留了神秘感,又不会完全割裂视觉联系,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前景比主体更清晰——比如用布满冰霜的树枝强调严寒环境。
低角度拍摄能创造意外前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多数人习惯站着平视拍摄,其实蹲下就能发现新世界,把手机倒置贴近地面,落叶突然变成巨型的金色地毯;趴着拍沙滩时,海浪泡沫在镜头前形成天然引导线,有次在稻田里,我直接把收割后的稻茬作为锯齿状前景,仰拍的视角让稻秆像利剑般指向天空,这种视角需要勇气——你可能要跪在泥地里,但得到的画面绝对值得。
动态前景让照片活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静止的前景固然稳妥,但运动的元素能带来惊喜,尝试用1/30秒快门拍摄:风吹动的芦苇、行人扬起的衣角、自行车轮辐都会变成流动的色块,记得去年庙会上,我等着旋转的木马进入取景框,它们模糊的轮廓为清晰的灯笼群增添了动感,这就像炒菜时撒把芝麻,静态的画面突然有了生命力,不过要控制好比例,动态前景占据超过1/3画面就容易失焦。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