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0至尊版如何驾驭超广角畸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打开超广角镜头时,画面边缘的拉伸总让人又爱又恨,其实这种畸变可以成为构图利器——比如拍摄高楼时,刻意将建筑置于画面两侧,利用变形营造视觉张力,关键要控制地平线位置:将其放在画面中央1/3区域,能大幅减轻弯曲感,遇到集体合照,记得让人群向中间聚拢,边缘留出1/4空白,后期用"镜头校正"微调即可。
长焦镜头怎样拍出空气切割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20mm等效焦距就像给画面装了放大镜,但很多人拍出的主体依然不够突出,问题出在背景选择:至少要保证主体与背景有5米以上距离,树丛、水面等纹理简单的背景效果最佳,拍摄时双击镜头图标切换至长焦,手动将曝光补偿降低0.3EV,能让主体像从背景里"浮"出来,清晨的逆光时分特别适合拍人像,发丝边缘会泛起金边,而背景自然虚化成色块。
夜景模式要避开哪些光线陷阱
手持超级夜景的算法再强,也怕遇到突发强光,路灯、车灯这些高光点如果占据画面超过10%,就会引发算法误判,导致暗部细节丢失,有个土办法:用食指轻微遮挡镜头顶部,人为制造渐变减光效果,拍摄霓虹招牌时,试着对焦在亮度中等的区域,长按锁定曝光后下拉小太阳图标,你会发现暗处的广告牌文字突然变得清晰可见。
为什么你的微距照片总像没睡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cm对焦距离听起来很诱人,但拍昆虫时总对不上焦?问题不在硬件,而是拍摄节奏错了,先让手机与被摄物保持5cm距离,等对焦框变绿后缓缓前推手机,这个过程中连按音量键抓拍,你会发现第三张往往最清晰——因为前两张是给算法预热用的,拍水珠时记得打开闪光灯,但要用便签纸遮住半边闪光灯,这样能形成自然的光影过渡。
电影镜头怎样避免拍成流水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8K电影相机功能容易让人沉迷于分辨率,却忘了电影感的核心是动静对比,拍摄行走镜头时,双手握持手机并让肘部紧贴身体,步伐与主体速度保持一致,重点在于开头2秒和结尾2秒要留出余量,方便后期做速度曲线调整,阴天拍摄反而比晴天更有优势,均匀的光线能让LOG格式保留更多细节,后期调色时天空才不会死白一片。


 MoonbeamGrace
 MoonbeamGra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