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了画面的情绪基调
为什么有些照片让人感觉温暖,有些却显得冷峻?秘密藏在光线的运用里,正午的硬光会制造强烈对比,适合表现建筑的几何线条;而日出前半小时的柔光,则能赋予人像摄影朦胧的质感,试着在阴天拍摄静物,你会发现漫反射光让金属餐具的倒影变得像水彩画般柔和,光线是画笔,被摄物只是画布。
构图引导观众的视觉动线
当观众第一眼看到照片时,他们的视线会往哪里跑?三分法构图把兴趣点放在交叉线上,就像把蛋糕上的草莓摆在最诱人的位置,但有时故意打破规则更有趣——把地平线压到画面底部1/10处,突然就让阴郁的天空成为叙事主角,下次拍街景时,试着用自行车轮毂或咖啡馆门框作为前景框架,观众的视线会像坐滑梯一样自然溜向主体。
色彩饱和度需要把握分寸
那些看起来像卡通片的风景照问题出在哪?多半是饱和度滑块推过了头,真实的落叶应该是姜黄色而不是荧光橙,就像煮过头的菠菜会失去生命力,但拍摄儿童游乐场时,适当提高明度反而能强化欢乐氛围,有个小技巧:调整HSL时,把蓝色通道的饱和度降低5%,天空云层立刻会显得更立体,就像给汽水放掉些气,口感反而更清爽。
景深控制是隐形的叙事工具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爱用大光圈?浅景深就像用聚光灯照射舞台主角,让杂乱的背景融化成色块,但拍摄美食时,f/1.4可能让牛排只有三条肉丝是清晰的——这时收两档光圈,就像把近视眼镜度数调准确,整块肉排的纹理突然跃然眼前,微距摄影需要更小的光圈,因为景深薄得像张纸,稍微一动焦点就跑偏。
后期处理要保留真实质感
过度锐化的照片就像用砂纸磨过的木头,细节全变成了扎手的木刺,局部提亮阴影时,要像给旧书页做修复——保留那些自然的泛黄痕迹,遇到背光拍摄的人像,用渐变滤镜调整要比直接拉曝光滑块更聪明,就像给咖啡加奶是慢慢倒,而不是整杯换成牛奶,修图软件的每个滑块都连着作品的血管,下手太重会大出血。


 Sky天空蓝
 Sky天空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