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捕捉秋叶的层次质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秋叶最怕画面扁平,像被压路机碾过的标本,试试逆光拍摄——阳光穿透枫叶时,叶脉会浮现出毛细血管般的纹理,去年在香山,我蹲着调整到f/4光圈,故意让背景的银杏虚化成金色色块,前景红叶的露珠却亮得像玻璃弹珠,当阴影部分死黑时,别急着拉曝光补偿,先试试用反光板给叶片底部补点光,这和给蛋糕裱花时填补奶油空隙是一个道理。
晨雾怎样为秋景注入呼吸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抱怨雾天拍不出好片,其实是没读懂自然的柔光罩,凌晨五点的漓江,水汽会像纱巾裹住山峦,这时要用点测光锁定山脊线,让雾的灰度保持在18%左右,有次我故意欠曝1档,后期提亮暗部后,雾里若隐若现的渔船比全清晰时更有故事性,就像煮粥,火候太大反而会糊底。
长焦镜头如何压缩秋色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00mm以上的镜头能把三百米外的枫林"拽"到眼前,但别贪心塞满画面,在新疆喀纳斯,我让前景的枯枝框住中景的橙黄树冠,远景雪山刚好卡在右上角的黄金分割点,焦段越长,越要注意风的影响——上周用400mm拍银杏,三脚架刚架好,一阵风就让取景器里的画面跳起了踢踏舞。
为什么阴天更适合拍枯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晴天的枯荷像标本,阴天的却像水墨画,杭州曲院风荷的残叶,在乌云背景下会显出青铜器般的肌理,用偏振镜消除水面反光后,那些蜷曲的叶缘突然有了雕塑感,有初学者问要不要加饱和度,其实降低对比度到-10,反而能让茎秆的灰调更高级,就像老茶客都懂苦味里藏着回甘。
怎样用慢门拍出流水的秋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溪流别死守1/4秒的万能参数,北京潭柘寺后的山涧,我试过用0.6秒让水流呈现丝绒质感,但落叶会糊成色团,后来改用人像模式对焦漂浮的枫叶,1/125秒凝固叶脉细节,水流反而成了动态背景,这就像煮意大利面,九分钟弹牙的口感,比彻底煮烂更有层次。


 Smart聪慧星
 Smart聪慧星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