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光线柔和的拍摄时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晨和黄昏的"黄金时刻"是天然的柔光箱,阳光斜射时能避免生硬的阴影,但很多人纠结于具体时间——其实日出后1小时或日落前1.5小时最理想,比如拍摄油菜花田时,正午阳光会让花瓣惨白失去层次,而晨光能勾勒出露珠的晶莹,若遇到阴天也别急着收器材,云层就像巨大的柔光罩,特别适合拍摄人像与静物。
自然元素如何充当画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爬山虎缠绕的旧窗框、竹林间隙形成的天然取景器,这些都比人工布景更有呼吸感,曾有位学员抱怨背景杂乱,我让他后退两步——结果垂落的紫藤枝桠恰好框住人物上半身,杂乱砖墙瞬间变成印象派油画,观察比移动更重要,试着半蹲从枫叶缝隙间构图,你会收获意外惊喜。
处理动态背景的三种策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风吹麦浪虽美,但新手常拍出模糊残影,这里有个反常识技巧:将快门调到1/250秒以上反而会失去动感,1/60秒配合三脚架才能拍出丝绸般的流动效果,遇到喷泉这类规律性动态景物,可以等待水流升至最高点的瞬间凝固画面,至于突然闯入画面的飞鸟,与其删除不如保留,它们往往能让静态照片活起来。
城市建筑作为背景的取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像破碎的镜子,但雨天反而会成为绝佳背景,去年在陆家嘴天桥拍摄时,我让模特站在45度角位置,这样玻璃折射的霓虹既不会抢镜,又能形成彩色光斑,注意规避广告牌和施工围挡,它们就像汤里的花椒——偶尔出现是风味,太多就破坏整体感,老旧消防栓和铸铁水管反而能增加画面故事性。
如何让季节特征为照片加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月拍腊梅别只盯着花朵,试着把冻得发红的指尖也纳入构图;六月荷塘要拍出"接天莲叶"的效果,必须蹲到与荷叶平视的高度,很多人秋天追着银杏跑,却忽略了脚下咔嚓作响的落叶才是最好的天然音效,冬天雪景容易过曝,记得减0.7档曝光补偿,否则雪地会变成刺眼的白板。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