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摄影应该选择艺术类院校还是综合大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艺术院校如北电、中传的摄影系像专业厨房,从暗房到数码后期都有定制化课程,但容易陷入技术内卷;综合类大学则像自助餐厅,新闻摄影、商业摄影等课程更分散,适合想跨领域发展的学生,去年帮朋友对比过某艺术学院和211大学的课程表,发现前者每周有12小时棚拍实训,后者却把摄影史和传播学混编成选修课——关键要看你想要匠人式的精专,还是通才式的灵活。
设备门槛会不会成为入学的阻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常有学生担心买不起全画幅相机不敢报考,其实就像学烹饪不必自带灶台,北京某高校摄影专业提供设备租赁服务,入学第一年用残幅机拍作业的毕业生照样拿了平遥摄影奖,真正该关注的是课程是否包含手机摄影模块,毕竟现在70%的纪实摄影作品都是用iPhone完成的,教授对器材的包容度比参数更重要。
没有美术基础能学好摄影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构图和色彩确实像骑自行车,不会的人总觉得要摔跤,但上海某院校的调研显示,35%的优秀摄影生入学前从未拿过画笔,他们的秘诀是用取景框代替素描本——每天强迫自己用九宫格拍30张街头光影,三个月后视觉敏感度反超部分美术生,就像不懂乐理也能唱好歌,关键是把相机当成视觉日记本。
院校地理位置对创作影响有多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杭州学商业摄影的学生,大二就能接到电商拍摄兼职;成都的高校则把火锅店霓虹灯当天然影棚,但去年有位甘肃考生特意报考海南院校,用潮湿空气拍出了获奖的雾霭系列,地理优势像调味料,用好了是沙县小吃的辣椒酱,用不好就成了五星酒店的装饰花瓣——最终还得看你怎么调配手头的素材。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怎样平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某985院校曾把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课安排在凌晨四点,让学生同步拍摄日出前街景,这种"理论沙漏"教学法证明,当你在暗房亲手放大照片时,才会真正理解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建议查看心仪院校的课程表里,是否有"摄影哲学+夜间外拍"这类魔鬼组合,这种课程设置往往藏着教学团队的巧思。


 JasmineBreeze
 JasmineBreez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