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纪实摄影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捕捉真实的生活瞬间
纪实摄影的核心是"不打扰",许多人举着相机靠近被摄者时,对方会下意识摆出僵硬表情,这时候不妨退后两步,换上中长焦镜头,假装调整相机参数,等对方重新投入原本的状态再按下快门,菜市场里摊主擦拭商品的专注、公园长椅上老人读报的褶皱手指,这些细节往往比摆拍更有说服力。  
光线是天然的叙事者
阴天常被新手嫌弃,却是拍摄生活场景的绝佳时机,柔和的散射光能避免浓重阴影破坏画面和谐,就像蒸笼里均匀的热气让馒头自然发酵,记得去年拍早餐铺时,晨雾中氤氲的蒸汽与老板额头的汗珠形成层次,ISO调到800就能获得油画般的质感,遇到强烈顶光怎么办?试着让人物站在树荫边缘,光斑会像筛子般过滤出戏剧性的明暗。  
构图要留呼吸空间
总有人把主体塞满画幅,这就像让说书人一口气讲完全本《三国演义》,拍摄街头修车摊时,我有意把扳手和轮胎碎片留在前景,后方虚化的修车师傅正在擦汗——工具讲述劳动,空余处承载想象,三分法并非铁律,当老茶馆里八仙桌的纹理与茶渍形成引导线时,把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点反而会切断这种韵律。  
后期是显影而非整容
见过太多把纪实片修成广告图的案例,就像给粗陶碗镀上金边,适当增加暗部灰度能还原人眼看到的层次,但强行提亮阴影里的皱纹就失了真实,有张地铁读书人的照片,原片偏青的荧光灯本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保留这种色调反而比强行校正白平衡更有代入感,纪实摄影的后期应该像老中医调理气血,不是整形医生动骨削腮。  
器材选择上,35mm或50mm定焦镜头的视角最接近人类视觉习惯,不过关键还是培养"摄影眼",就像厨师不用尝就知道火候,我们要练就瞥见光影就预判成片的能力,下次路过巷口时,不妨观察晾衣绳上的水滴如何折射夕阳,这种训练比纠结设备参数更有价值。


 Flower花仙子
 Flower花仙子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