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现场要拍照好还是录像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照片能定格瞬间的永恒魅力
按下快门的瞬间,摄影师其实是在和时间抢东西,婚礼上新娘父亲抹眼泪的刹那、新郎掀起头纱时颤抖的手指,这些细节用照片凝固后,反而比动态影像更有冲击力,去年我拍过一场户外婚礼,新娘抛捧花时突然刮风,她下意识按住头纱的慌乱表情,最后成了新人最爱的特写——这种"决定性瞬间"用视频呈现反而会淹没在连续动作里,但要注意,单反相机连拍时容易产生"瞬间选择困难症",建议提前设置好高速连拍模式,毕竟表情管理失效的瞬间往往最真实。
视频让回忆流动起来
当新人在五年后打开婚礼视频,司仪颤抖的祝词、宾客起哄的笑声、婚纱拖过草坪的沙沙声,这些会像老唱片一样唤醒全部感官,去年跟拍的一场中式婚礼,新郎用秤杆挑盖头时,镜头从喜娘晃动的金镯子慢慢推到新娘低垂的睫毛,这种带着呼吸感的运镜是静态照片做不到的,不过要注意,跟拍师举着稳定器满场跑时,很容易挡住宾客视线,建议提前规划好移动路线,像跳交谊舞那样既有规律又保持灵活。
设备冲突就像厨房里的灶台
摄影师和摄像师经常在婚宴上"抢火候",就像两个厨师挤在灶台前,闪光灯会破坏视频组的自然光效果,而摄像师的滑轨可能挡住拍照机位,上个月一场晚宴拍摄时,拍照组用跳闪打亮天花板,却让视频里新人切蛋糕的画面出现频闪,解决办法其实像炒菜分工:提前划定各组的"烹饪区",比如仪式环节以视频为主,合影时段让拍照组主导,像安排宴席菜单那样分配"主菜"和"配菜"的时间段。
预算有限时的取舍智慧
当新人捏着薄薄的红包纠结时,我会建议他们像选餐馆套餐那样做选择题,三万预算就别勉强点"摄影摄像双拼",不如集中火力保证拍照质量——毕竟婚宴结束后,真正会被反复翻看的是相册里那张全家福,而不是三小时未剪辑的原始视频,去年有对新人把录像预算换成延时摄影,用800张照片合成的入场视频反而成了朋友圈爆款,这种"土法炼钢"的创意比程式化跟拍更有记忆点。
混合拍摄的化学反应
现在越来越多的团队玩起了"照片视频二重奏",摄像师在拍first dance时,摄影师可以捕捉镜头背后的花絮:比如录像师半跪着对焦时,他背影和新人构成的有趣构图,这就像做菜时的荤素搭配,去年圣诞季的一场婚礼,我们让视频组拍香槟塔倾倒的慢动作,拍照组则专门抓取飞溅的酒液在空中的水晶状形态,后期做成动态相册时产生了1+1>2的效果,关键是要像乐队排练那样提前对好"节拍",避免互相拆台。


 Wind清风客
 Wind清风客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