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专科大学如何培养观察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刚拿起相机的学生常问:"为什么我拍的画面总缺少冲击力?"问题往往出在观察方式上,某院校教师曾让学生在校园里拍100张不同构图的落叶,这个训练很说明问题——当第三十张照片还是俯拍落叶特写时,学生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视觉惯性,真正专业的训练会要求用广角仰拍落叶与天空的对话,或是用长焦压缩落叶与教学楼的距离,观察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镜头思考。
手动模式不是炫技是刚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说"现在相机自动模式这么强,何必手动?"但在拍摄舞台剧作业时就会露馅,某次学生用自动ISO拍芭蕾舞者,结果追光灯下的白裙变成刺眼的光斑,教师当场演示:固定ISO800,快门1/500秒锁定动作,根据测光表微调光圈——这就像炒菜时猛火快炒与文火慢炖的区别,自动模式相当于把所有食材扔进智能锅,而手动控制才能做出层次感。
布光课为什么从影棚白墙开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生常抱怨:"拍产品直接网购背景布不行吗?"直到他们用白墙拍出三次元阴影才明白,有个典型案例:学生用黑色绒布拍金属餐具,反光板怎么摆都脏兮兮的,教师撤掉所有道具,让他在白墙前用单灯拍摄,影子自然形成渐变过渡,这就像学书法先练中锋用笔,白墙能暴露所有光线瑕疵,那些看似高级的渐变背景布,不过是给基本功不扎实的人准备的遮羞布。
纪实摄影必须走出舒适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校园里不能拍人文大片吗?"带着这个疑问的班级,曾被教师赶到凌晨的菜市场,有个女生蹲守三小时才拍到鱼贩擦汗时皱纹里的反光,她说这比在图书馆摆拍一百张更有价值,纪实不是找漂亮场景,而是像考古学家那样挖掘平凡中的戏剧性,教师常提醒:如果你在取景时觉得尴尬,那很可能拍到了真实——就像拆快递时的兴奋感永远摆拍不出来。
后期软件不是滤镜超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有人把Lightroom当成美颜APP,直到交作业时被指出"天空饱和度溢出",有个典型案例:学生把晚霞调成荧光粉,教师直接投影RAW原图:"云层本有的紫灰色过渡呢?"专业处理应该像熬高汤——提取RAW文件隐藏的层次,而非倒预制调味料,那些一键预设就像方便面汤包,吃多了会丧失味觉敏感度,真正的后期是在尊重光学事实的基础上做视觉引导。


 LavenderMist
 LavenderMist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