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摄影社团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是照片的调味师
为什么有些照片看起来像隔夜馒头般干瘪?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正午阳光直射时,模特的鼻影会像刀刻般生硬,这时可以让人物站在树荫边缘,让树叶过滤出斑驳的光影,逆光拍摄时头发丝会变成金线,但人脸容易黑得像锅底,此时用反光板补光,效果比后期提亮自然十倍,柔和的晨光与黄昏的斜射光,才是人像摄影的黄金时段。  
构图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新手常把人物怼在画面正中间,就像把汤圆硬塞进可乐罐,试试三分法:将画面横竖各分三等份,交叉点就是视觉焦点,拍摄奔跑的孩子时,在他前进方向多留空白,画面才有呼吸感,遇到杂乱的背景怎么办?蹲下来用天空当画布,或是开大光圈让背景融化成色块,别让规则束缚你——倾斜的构图有时比横平竖直更有动感。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魔术师
拍运动会总得到模糊的残影?把快门调到1/500秒以上,就能定格跃起的篮球队员鞋底花纹,想拍出奶茶杯坠落时飞溅的珍珠?试试1/2000秒,但拍摄夜间的车流时,反而要用三脚架配合慢门,让车灯拉出丝绸般的轨迹,有个矛盾现象:拍雨丝要用1/125秒才能显出线条,而暴雨中的荷叶却需要1/1000秒来凝固水滴——你看,参数从来不是死公式。  
后期不是化妆而是整骨
总有人觉得滤镜能拯救废片,这就像给骨折病人贴创可贴,真正的调整应该像中医正骨:拉直歪斜的地平线,用渐变工具平衡过曝的天空,局部提亮藏在阴影里的书包花纹,调色时别盲目追求青橙色调,操场跑道本身的砖红色配上绿茵场,本来就是绝配,RAW格式就像生面团,能揉出更多可能,但过度修图会让照片像假花一样失去生命力。  
观察比设备更重要
拿着顶级相机却总拍不出好照片?试着把镜头盖当取景框练习观察,墙角裂缝里萌发的蒲公英、教室窗玻璃上的雨痕、午餐时交错的手臂——这些才是摄影的灵魂,下次拍摄前先问自己:这个瞬间打动我的究竟是什么?是光影?色彩?还是故事感?当你能用手机拍出让人心头一颤的照片时,才真正算入了门。


 Charm魅力者
 Charm魅力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