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摄影社团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圈大小决定画面虚实
拧动镜头上的光圈环时,你是否发现f/1.8拍的人像背景像融化的奶油,而f/16连远处树叶的锯齿都分毫毕现?这就像用吸管喝奶茶——大口径吸管(大光圈)让你专注珍珠的Q弹,小口径吸管(小光圈)却能看清杯底每颗黑糖颗粒,上周社团外拍,小张用f/2.8拍模特特写,结果发丝后的路灯变成了迷离光斑,而老王坚持用f/11拍建筑,连砖缝里的青苔都成了主角。
快门速度冻结动态瞬间
为什么拍跳高的同学总变成模糊残影?试试把快门从1/125秒调到1/1000秒,这就像用苍蝇拍打蚊子——慢动作只会扇起一阵风,快准狠才能定格它振翅的瞬间,记得去年运动会,小林用1/800秒拍下了班长跨栏时腾空的瞬间,裤脚扬起的褶皱都带着爆发力,但拍夜晚车流时,社团指导老师却让我们降到1/15秒,让车灯在传感器上拖曳出丝绸般的红线。
构图引导观众视线
总有人说你的照片"找不到重点"?试试把主体放在井字格交叉点,这就像食堂打饭时把鸡腿摆在餐盘黄金位置,上周校园樱花拍摄,小李把凉亭顶檐的曲线当作天然画框,让穿汉服的模特仿佛从古典册页里走出来,而小陈用操场跑道做引导线,观众的视线不由自主追着晨跑的同学延伸到朝阳里,栏杆、楼梯甚至阴影都能当你的"视觉导游"。
白平衡改变照片情绪
同样的教室,为什么你拍的夕阳像暖茶,他拍的却像冷调?白平衡就是给光线"调口味"的过程,上周阴天拍静物,手动设到6000K后,白色石膏像突然泛出蓝调忧郁;而调到3000K时,木桌上的旧书瞬间有了老电影质感,这就像给柠檬水加蜂蜜——原片是酸涩的生柠檬,调整后才是让人想捧在手心的温润饮品,下次拍食堂早餐,试试用白平衡让蒸笼热气透出暖黄的生活气。
手机也能玩转专业效果
别以为社团里扛单反的才叫大神!上周小美用手机长曝光拍喷泉,把矿泉水瓶剪开当ND减光镜,效果让拿滤镜的同学都傻眼,擦干净镜头、打开网格线、多用点测光,这就像用水果刀雕花——工具简单不代表不能出精品,昨天小赵甚至用牙签固定手机拍微距,蚂蚁触须上的晨露在社团群里刷了屏。


 月影陪伴孤独
 月影陪伴孤独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