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有哪几种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分法让画面更平衡
很多人刚拿起相机时,总习惯把主体怼在正中间,但试试看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让地平线落在下方1/3线,或者把人物的眼睛放在右上交叉点?比如拍落日时,把太阳放在右上方交叉点,留出左侧大片晚霞,画面突然就有了呼吸感,这种构图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模拟了人类视觉的自然停留规律——就像我们看画展时,视线总会先扫过几个关键位置。
引导线能牵着观众走
铁轨、河流、甚至是超市货架的透视线条,这些都能成为天然的视觉向导,去年在古镇拍巷子时,刻意让青石板路的缝隙斜穿画面,最终所有线条都指向远处晾晒的蓝印花布——观众的视线就像坐滑梯一样溜到主体上,但要当心杂乱的树枝或电线杆,它们经常半路杀出来截断引导线,就像聊天时突然插话的第三者,把整个节奏都搅乱了。
框架构图制造偷窥感
窗框、拱门甚至树叶间隙,这些天然画框用好了会产生戏剧性效果,记得在茶马古道拍老茶馆时,特意蹲下来透过门框拍摄,木雕花格既遮挡了杂乱的现代元素,又让茶农揉捻茶叶的双手成为绝对焦点,不过要避免画框太复杂抢戏,就像给蛋糕裱花,装饰终究是为突出中间的奶油草莓服务的。
负空间留白提升逼格
新手常犯的毛病是把画面塞得太满,其实留出大块空白反而高级,拍飞鸟时,故意让鸟只占左下角1/10,其余全是晨雾弥漫的天空,那种孤寂感瞬间拉满,这和写书法是一个道理——真正的功力往往体现在笔画之外的余白里,但要注意留白部分的质感,死白一片的过曝天空,可比皱巴巴的宣纸还败兴。
重复图案创造节奏美
超市货架上的饮料瓶、蜂巢状的公寓阳台,这些重复元素自带催眠般的魔力,去年在纺织厂拍过一组女工照片,让她们间隔站立在纱锭之间,人影与机械形成二重奏,不过完全严丝合缝的排列会显得呆板,最好故意打破某个环节——就像交响乐里突然蹦出的那个不和谐音,反而让整个乐章活了起来。


 Joy欢乐颂
 Joy欢乐颂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