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拍风景照好看构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用三分法平衡画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起相机就习惯把地平线怼在正中间,结果照片像被切开的蛋糕——上下对称却死板,试试把画面横竖各分成三等份,让地平线落在上1/3或下1/3线上,比如拍湖泊时,把倒影放在下两格,天空留出上两格,层次感立刻跳出来,要是遇到一棵孤树?别放正中,让它站在左侧交叉点上,右侧留出晨雾,画面就活了。
前景能当“视觉钩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纯风景照容易像明信片,缺了让人停留的细节,在漓江拍山水时,我蹲下用岸边的芦苇做前景,毛茸茸的草穗虚化后,成了指向群山的箭头,同样道理,沙漠里一串脚印、礁石上反光的贝壳,都能把观众“钩”进画面,但别贪多——前景要是比主景还抢眼,就像婚礼上穿白裙的伴娘,彻底乱了套。
线条要带人“逛”风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然界藏着无数引导线:盘山公路的S弯、河道的曲线、甚至傍晚拉长的影子,在张家界拍石柱群时,我特意等到云海流动,用雾气形成的斜线把分散的石峰串成整体,记住线条别太“耿直”,盘山公路若笔直得像尺子画的,反而少了探索的趣味,就像讲故事要留悬念,线条也该带着观众视线绕两圈再引向重点。
留白不是浪费空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新手常犯的错是把画面塞太满,其实雪山尖上那一抹留白,才是呼吸感的关键,在内蒙古拍草原时,我故意在构图时留出1/3灰蒙蒙的天空,后期调成青蓝色,反而衬得羊群像撒落的珍珠,但留白≠空白——阴天惨白的天空没有层次,不如裁掉,这和煮汤同理:汤碗边缘空两指叫精致,要是半碗都空着,那就是偷工减料了。
天气差反而出大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别一看阴雨就收相机!暴雨前的乌云能压出戏剧感,雾天拍竹林像水墨画,去年在黄山遇到大雾,我对着若隐若现的山脊连拍,后期做成黑白,松树成了宣纸上的泼墨,关键要调整策略:晴天追求色彩对比,阴天就玩光影层次,就像做菜,鲜货清蒸,蔫了的菜反而适合爆炒——条件越差,越考验构图的巧思。


 微风轻拂发丝
 微风轻拂发丝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