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黄金时段的光线运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在日出日落时扛着三脚架出门?因为此时的光线像被蜂蜜浸泡过,既柔和又带着暖调,清晨6点的侧光能让人行道上的露珠变成钻石,而黄昏的逆光则让麦田泛起毛茸茸的金边,上周我在西湖边试验,发现下午4点的阳光穿过梧桐叶,在地面投下的光斑比正午时分明暗过渡自然三倍,当影子长度是物体高度的1.5倍时,就是按下快门的信号。
前景的魔法比想象中更强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黄山云海时,我总懊恼照片像明信片复刻版,直到把登山杖斜插在镜头前——磨损的金属纹路突然让画面有了呼吸感,这就像吃牛排需要配海盐,纯粹的美景需要粗糙的现实来激活,尝试用野生芦苇做前景虚化,焦距调到35mm,光圈f/2.8时,200米外的雪山竟产生了触手可及的幻觉,下次遇到单调的湖面,不妨蹲下来让岸边的鹅卵石替你讲故事。
动态元素是打破僵局的钥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年在敦煌拍沙漠,连续三天都得到相同的"黄饼"照片,第四天突然起风,我索性把快门降到1/15秒,飞沙在镜头里拉出丝绸轨迹,静止的沙丘顿时活了,这好比煮泡面时加个溏心蛋,瞬间提升层次,遇到平静的稻田可以等白鹭掠过,拍摄瀑布时故意让慢门把水流雾化,1/250秒凝固飞鸟,1/4秒制造动感,两者之间藏着无数可能性。
天气越糟越要掏出相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暴雨前的乌云压城是最奢侈的天然柔光箱,去年台风天我在外滩拍到建筑群如同浸泡在钢笔墨水里,雾天拍摄松树林时,能见度不足50米反而成就了水墨效果,雷阵雨过后,带着水洼的地面就是现成的反光板,有次我在零下20℃的哈尔滨发现,结霜的镜头居然自动产生了星光滤镜效果,别被天气预报吓退,阴天的色彩饱和度比烈日下更真实。
构图需要制造视觉冲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青海湖遇到完美的对称倒影时,我故意把废弃的渔船推到画面右下角——完好的对称被打破后,照片反而有了宿命感,这就像甜品撒海盐,冲突产生记忆点,拍摄现代玻璃大厦时,试着把老式自行车锁入镜;记录雪山时让经幡占据1/3画面,记住三分法则但不必迷信,当主体出现在画面0.618的黄金位置时,观众的视线会自动开始跳舞。


 MountainPeakAdventure
 MountainPeakAdventur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