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有摄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光圈像水龙头控制进光量
拧开水龙头时,水流大小取决于阀门开合程度——这和光圈叶片收缩原理如出一辙,当拍摄夕阳人像时,f/1.8的大光圈能让背景虚化成斑斓色块,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过度追求虚化,上周有个学生交作业时抱怨:"为什么用最大光圈拍集体照,后排同学的脸都糊了?"这就像把水龙头拧到最大冲洗茶杯,水花反而溅得到处都是,建议拍摄三人以上合影时,至少收缩到f/5.6才能保证景深。
快门速度是眨眼的艺术
人眼在强光下会本能眯起眼睑,这与相机快门帘幕开合异曲同工,拍摄运动会时,1/1000秒能凝固篮球运动员腾空的瞬间,但有个有趣的矛盾:用同样参数拍雨滴反而会失去透明质感,去年校庆拍摄中,有个同学用三脚架尝试1/4秒慢门,把流动的彩旗拍出了丝绸质感,这提醒我们:快门不仅是"冻结"工具,更是制造动态幻觉的画笔。
ISO感光度像熬夜后的视力
深夜读书时调亮台灯,眼睛虽然看清文字但会看到更多噪点——这与提升ISO的代价完全相同,在昏暗的阶梯教室拍摄讲座,很多人会直接拉到ISO6400,结果照片像撒了层胡椒面,其实可以试试折中方案:用ISO1600配合最大光圈,虽然景深会变浅,但至少主讲人的面部细节能保留,噪点还能后期补救,但过曝的高光永远找不回来。
白平衡是给光线染色的魔法
晨跑时看到的淡蓝色薄雾,在午后会变成金黄色,相机却需要人工告诉它"现在是什么时间",拍食堂美食时,自动白平衡总把红烧肉拍得发紫,就像戴着墨镜看调色盘,有个取巧办法:用一次性纸杯当临时灰卡,先对着它自定义白平衡,去年拍实验室设备时,荧光灯下的金属仪器总泛绿,后来发现白炽灯模式反而能中和这种偏色。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课
写作文需要主谓宾结构,而好照片同样需要明确主语,拍校园建筑时,很多初学者把哥特式钟楼塞满整个画面,却不如退后二十步用樱花树当前景,上周实践课有个反例:同学拍图书馆时执着于对称构图,结果落地窗反光吞噬了所有细节,这时候不妨试试斜侧角度,让阳光在书架上画出明暗交错的琴键,规则是用来打破的,但得先知道规则长什么样。


 Grace优雅范
 Grace优雅范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