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技术学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机曝光三要素决定画面明暗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有人拍出死黑一片,有人却能保留丰富细节?关键在于光圈、快门、ISO的配合,比如拍摄黄昏人像时,若强行用f/16小光圈追求全景深,画面必然欠曝,此时不妨开大光圈到f/2.8,配合1/125秒快门,就像在漏水的浴缸里同时调节进水龙头和排水口——既要保证足够进光量,又要避免手抖模糊,记住ISO800是道坎,超过这个值,照片的噪点就会像煎糊的鸡蛋一样明显。
构图黄金分割打破呆板画面
九宫格线不是装饰品,而是视觉导流器,拍摄湖边孤树时,把树干卡在右侧1/3线,树冠触及上横线,留出左侧湖面倒影,画面瞬间呼吸顺畅,这就像布置客厅沙发,没人会把家具全堆在正中央,遇到复杂的街景时,可以蹲下用仰视角,让建筑物轮廓沿着对角线延伸,连外卖小哥的电动车都能成为引导线,但要注意,三分法用多了会变成套路,偶尔把主体怼满画面反而更有冲击力。
白平衡设置影响色彩情绪
相机里的"阴天"模式不是天气预报,而是给画面加暖的作弊器,拍摄清晨的包子铺时,用5500K色温会让蒸汽发蓝,调到7000K后,笼屉里的雾气立刻裹上琥珀光,像刚出炉的焦糖布丁,但自动白平衡在混合光源下常会叛变——商场橱窗前的模特,皮肤可能被霓虹灯染成阿凡达,这时手动设定3200K,再微调洋红/绿色偏移,比后期补救更高效。
长焦镜头压缩空间制造戏剧性
70-200mm镜头不只是拍荷花专用,它能重组现实中的距离关系,站在天桥用200mm端拍堵车长龙,前后车距会被压缩得像叠在一起的饼干盒,拍摄情侣剪影时,退到30米外用长焦取景,夕阳下的两个人会比实际显得更紧密,这种空间魔术就像把望远镜倒过来看世界,但要注意,超过300mm的焦距会让空气抖动显形,就像隔着烧开的火锅看人,画质必然打折扣。
慢门摄影让时间显形
1/30秒是道分水岭,低于这个数值,世界开始变形,拍奶茶店门口,用1/4秒快门能让举着手机的路人消失,只留下发光招牌像泡在显影液里,而拍摄喷泉时,1/2秒能让水柱变成丝绸,8秒则幻化成棉花糖,不过三脚架再稳也防不住地面震动,地铁经过时的共振会让长曝光废片,就像在颠簸的卡车上穿针引线,试试反光板预升功能,它能消除相机内部的微小振动。


 墨香浸润心灵
 墨香浸润心灵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