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的要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人物的立体感
为什么有些照片里人脸像被熨斗烫平的煎饼?问题往往出在光线,正午顶光会在眼窝投下骷髅般的阴影,而阴天散射光则容易让五官失去轮廓,试试这个笨办法:让模特站在树荫边缘,阳光透过树叶在脸上投下斑驳光点——此时侧逆光会勾勒出发丝的金边,而面部阴影又不会太重,伦勃朗用油画画光,我们得用太阳。
构图要服务于人物情绪
把人物塞进正中央的九宫格交点?这招早被证件照用烂了,当拍摄忧郁的侧脸时,不妨在视线方向留出三分之二的空白,仿佛空气里飘着未说出口的话,要是遇到活泼的儿童,干脆把主体挤到画面边缘,让歪戴的棒球帽和飞起的鞋带占据另一半画幅,构图从来不是数学题,那些说"绝对法则"的人,大概连情书都用尺子比着写。
背景必须学会自我牺牲
杂乱的背景就像抢戏的群众演员,曾见过新手在古镇拍人像,结果红灯笼、晾衣绳、电表箱全在模特脑袋后面开派对,解决方法简单到可笑:蹲低机位仰拍,让灰瓦屋檐化作纯色幕布;或是开大光圈,把菜市场的塑料袋虚化成彩色光斑,背景就该像合格的捧哏,观众听完相声只记得逗哏的脸。
瞬间捕捉比完美摆拍更重要
婚礼跟拍师都懂这个真理:新郎整理袖扣的僵硬姿势,永远比不上戒指套上瞬间新娘颤抖的手指,摆拍如同用模具压饼干,而真实情绪是烤箱里突然膨起的裂痕,试着在模特以为拍摄结束的放松间隙按下快门,那时衣领可能歪着,但眼里的光还没熄灭,所谓决定性瞬间,不过是给运气穿上了技术的外套。
器材要臣服于拍摄距离
85mm镜头在影棚能拍出奶油化开的虚化,但挤在早高峰地铁里?还不如手机广角来得实在,见过太多人举着长焦在胡同追孩子,结果退到墙根才发现取景框里只剩半张脸,记住镜头的焦距就是你的社交距离,用200mm拍闺蜜大头照,得到的恐怕是对方"你犯什么病"的白眼,当器材开始指挥摄影师,照片就注定输了。


 Ocean海洋深
 Ocean海洋深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