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中,人物一直是山水画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唐宋以降的中国山水画里,峰峦、林木、云水等自然景观是画面的主体,占据了大部分画面比重。而点景人物往往只是穿插点缀其间,形体很小,但是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小的人物往往成为画面的关注点和重点所在,它涵盖了作者的感情、寄托、现实生活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从美学的意义上看,点景人物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它既有助于自然美的形象的充分刻画,有助于山水构图美的位置经营,又有助于展示自然领域里人的主题,有助于表现人和自然的融洽关系。使画面更富于意境的空灵。
在风景摄影里,人物的出现往往也具备同样的意义,风景中人物或人活动的痕迹往往成为画面的中心,也寄托着拍摄者的观点、情绪和价值取向。本文将重点讲述风景中人物拍摄的技巧和方法。
人物应当是画面的视觉重心
在拍摄时,首先要考虑人物的位置,使得风景成为烘托画面情绪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呈现。反映的是摄影师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赞美或谴责,对自然的共鸣,仿佛在风景的背景下上演一出活生生的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与情感思维状态的多幕剧,因此在取景构图时,应尽量营造舞台感,使得画面有一种戏剧化的倾向,才能耐人寻味,精致耐看。
人物在风景摄影中的比重
人物虽然是画面重心,但是主体不宜过大,否则就成了环境人像了。我们主要表达的还是对风景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在安排的人物的时候应该尽量越小越好,往往会处理成剪影效果,人物的样貌神态往往也因此被忽略,从而使得观者可以产生代入感,如“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
微小的人物需要被突出才能成为画面的主角,因此人物周围应该尽量避免出现繁复杂乱的景物,如深色的人物周围背景应尽量浅淡和单纯,以突出人物的形状和动态,反之,浅色的人物周围背景应尽量选取深色的背景,道理同一。
风景中人物的决定性瞬间
虽然拍摄的主体是风景,但是由于我们突出了风景中人物的作用,因此人物的行为、动作和情绪也往往会影响画面氛围的表达。在拍摄中,人物往往是不停移动和变化的,我们往往可以选取一个场景,耐心等候,等到人物有恰当的动作和位置时及时按下快门,这也是纪实摄影里的常用的拍摄手法。
有时人物会有很精彩的瞬间,这时我们要及时迅速调整构图,精确捕捉,这要求我们拍摄时要时时留意场景的变化,专心致志,经常不能死等,要在景物的不停变化时寻找最恰当的时机。
遇到好的场景,也可以让同伴即兴扮演剧中人的角色,达到完美操控的效果,也不失为一种拍摄办法,这也是如今非常盛行的观念摄影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有人的风景的构图与画幅
在拍摄有人物的风景的时候,景物的构图安排应围绕人物开展,尽量使得观者的视线汇聚到人物身上,起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因此往往开阔的地平线、不断重复的细节或者富有韵律感的曲线构图往往更易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感受,也使得画面耐看。
在画幅方面,我们也不妨突破传统135画幅的3:2格局,使用宽画幅、方画幅、圆形或扇形画幅,使得画面出现新鲜感,更加饶有中国意味,也是突破传统风光摄影的一些好的尝试手法。


 Star闪耀
 Star闪耀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