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照数管神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需要掌握这些基础设置
很多人打开相机就按快门,结果拍出来的照片不是过曝就是模糊,其实手机相机里的专业模式藏着不少玄机,比如ISO、快门速度和白平衡,举个例子,在傍晚拍街景时,如果直接使用自动模式,手机可能会拉高ISO导致画面噪点爆炸,这时候手动把ISO控制在200以下,配合1/30秒的快门,既能保证亮度又能减少涂抹感,就像炒菜不能光开大火,得控制火候和翻炒节奏。
构图决定了照片的生死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别人拍出来像杂志大片,你拍出来像随手记录?问题往往出在构图上,三分法是最容易上手的技巧——把画面横竖分成三等份,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比如拍人像时,把眼睛放在上1/3线处,背景留出适当空间,立刻就有了故事感,试着对比:一张是把人物怼在正中央的游客照,另一张是人物偏右、左侧留出街道延伸线的照片,后者明显更有层次。
光线是隐形的魔术师
中午12点的阳光为什么不适合拍照?因为顶光会在人脸投下难看的阴影,就像在额头和鼻子下打了两块补丁,逆光拍摄时,很多人发现主体黑成剪影,这时候可以打开HDR功能,或者用反光板(甚至白纸)补光,有个反常识的技巧:阴天反而是拍人像的好时机,云层就像天然的柔光箱,能让皮肤质感更柔和,光线不是越强越好,就像熬汤要用文火慢炖。
后期不是造假而是还原
直出党常吐槽修图"失真",但适当的后期就像给照片穿合身的衣服,手机自带的编辑功能就够用:拉高阴影找回暗部细节,微调色温纠正偏色,10%的锐化让边缘更清晰,注意,过度加饱和度会让画面像卡通贴纸——比如把晚霞调成荧光粉就穿帮了,修图前先问自己:当时肉眼看到的色彩是这样的吗?用滤镜不如手动调节,就像化妆要针对五官调整而不是直接戴面具。
特殊场景需要特殊战术
拍美食总是像剩菜?把手机倒扣在桌面俯拍,距离食物20厘米,对焦在最诱人的那块肉上,拍夜景糊成抽象画?找个栏杆或墙面固定手机,用夜景模式等3秒自动合成多帧,遇到运动物体,比如跳起的猫,连拍模式比单张抓拍靠谱得多——这就像用渔网捞鱼比用鱼叉命中率高,下次遇到特殊场景,先停下来想想:这个画面最关键的瞬间或元素是什么?


 RaindropSparkle
 RaindropSparkl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