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摄像宣传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光线决定画面的情绪基调
为什么同一场景早晨拍像童话,中午拍却像纪实片?关键在于光线的软硬和角度,清晨的斜射光会给建筑物拉出细长阴影,配合薄雾能拍出空气透视感;而正午顶光在拍摄人像时,会在眼窝和鼻下投下难看的"骷髅阴影",试试用反光板补光时,让助手把银色面朝下——地面反射的光线会比直接反射更柔和,就像用砂纸打磨过的金属反光,这个技巧在拍摄儿童肖像时尤其管用。
构图是视觉的语法规则
当画面中的电线杆从模特头顶"长"出来时,再美的面孔也会被破坏,三分法则是老生常谈,但真正好用的其实是"框架构图"——用门窗、树枝甚至光影形成的天然画框,上周拍城市风光时,我特意等到傍晚,让拱门的剪影成为前景框架,远处玻璃幕墙的霓虹倒影顿时有了剧场感,破掉常规的构图就像写诗时故意押错韵,要错得有理——比如把主体挤到边角,反而能强调环境的压迫感。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雕刻刀
拍瀑布用1/500秒凝固的水花像碎玻璃,而1/4秒拍出的丝绢效果又太像糖浆,到底哪个更"真实"?其实快门选择要看你想说谎还是说真话,拍摄篮球运动员扣篮时,用1/1000秒能看清肌肉颤抖的细节;但若用1/60秒配合追焦,模糊的背景反而让速度感从照片里冲出来,有个野路子:拍雨景时试试1/125秒,这个速度能让雨丝形成恰到好处的破折号,既不像省略号也不像句号。
色彩管理是隐形的导演
为什么美食博主拍的红烧肉总比你家灶台上的诱人?除了用油刷制造反光,更重要的是白平衡欺骗,在钨丝灯下拍蓝色餐巾,相机会自动加黄补偿,结果食物像泡在酱油里,手动设置5200K色温时,突然发现餐盘边缘泛着诡异的蓝——原来窗外的天光也来抢戏,这时候不是校色的问题,而是该拉上窗帘,就像化妆不能只顾粉底,还要考虑舞台灯光,色彩管理永远是妥协的艺术。
镜头语言比台词更狡猾
用50mm定焦拍证件照,人脸像被门夹过;换85mm镜头后退三步,突然就有了电影感,长焦会压缩空间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没几个人注意到广角镜头的边缘膨胀效应——靠近画框的胳膊会比实际粗20%,这就是集体照两边的人总抱怨"把我拍胖了"的原因,上周用鱼眼镜头拍酒吧吧台,故意让酒杯变形到快戳出画面,反而让观众闻到威士忌的呛味,镜头说谎时,要比真相更理直气壮。


 FireflyDance
 FireflyDanc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