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举着手机就按下快门,结果照片总显得平淡,试试蹲下来把镜头贴近地面,你会发现落叶的纹理突然有了生命力;或者站在高处俯拍,街景会变成几何拼图,上周我拍公园长椅时,平视角度只能拍到空荡荡的座位,但把相机放在椅面上仰拍,瞬间捕捉到阳光穿过树叶的光斑,椅背的锈迹反而成了天然画框,膝盖和肘关节是天然的"三脚架",弯曲它们能帮你找到非常规视角。
如何用光线讲好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正午阳光像严厉的考官,会暴露所有瑕疵,有次拍早餐咖啡,直射光让拉花变成白茫茫一片,后来移到窗边用纱帘过滤光线,咖啡表面的油脂才泛起丝绸般的光泽,黄昏时的侧光最适合刻画纹理,试着让拍摄对象挡住部分光源,影子会帮你画出立体感,阴天其实是天然的柔光箱,拍人像时皮肤瑕疵能减少70%,但记得把曝光补偿调高0.7档,否则照片会像蒙了层灰雾。
文字该出现在画面什么位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便利店拍价签牌时,如果把文字紧贴商品,阅读顺序会自然形成动线,但拍书店橱窗时,故意让海报文字只露出半句,反而引发观看者的联想,有个诀窍:当文字作为主体时,让它占据黄金分割线的交叉区域;作为陪衬时,则要控制字号不超过主视觉的1/3,去年拍菜市场,发现鱼贩手写的"活"字招牌斜挂在铁钩上,比规整的菜单更有烟火气,这说明文字的"破框"摆放能强化现场感。
为什么你的照片总缺临门一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见过太多构图完美却索然无味的照片,问题常出在"意外元素"的缺失,就像煮汤忘了撒胡椒粉,差的就是那点刺激,有次拍老巷子,原本平淡的砖墙因为突然闯入的流浪猫有了故事性,建议留出20%的取景空间给随机事件,比如等一片落叶飘到合适位置,或是行人抬手的瞬间,这比刻意摆拍多了呼吸感,毕竟生活从来不会按快门键就静止。
后期处理该做到什么程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调色像给照片穿衣服,关键是合身而非华丽,过度锐化会让树叶边缘像刀片,而+25以上的饱和度则像打翻颜料罐,处理街拍照片时,我通常只拉曲线中段的亮度,让暗部保持适当灰度——就像煲汤时撇去浮沫但保留高汤的醇厚,有个检验标准:调整后眯眼看画面,如果还能清晰辨认主体轮廓,说明处理得当,记住原片是食材,后期是调味,没人会单吃一勺盐。


 FlowerFieldBliss
 FlowerFieldBliss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