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光线是照片的灵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同样的场景,别人拍出来通透有层次,你的却灰蒙蒙?问题往往出在光线上,清晨和黄昏的"黄金时刻",阳光角度低,光线柔和,适合拍摄人像和风景;正午阳光强烈时,可以寻找树荫或利用建筑物遮挡,逆光拍摄时,试着用反光板给面部补光,或者干脆拍成剪影,光线不是敌人,要学会和它谈判——就像煮菜要控制火候,强光时缩小光圈,弱光时调高ISO,找到平衡点才能出好片。
构图要像下棋一样布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照片乱糟糟找不到重点?试试三分法:把画面横竖各分三等份,把主体放在交叉点上,拍风景时让地平线对齐下方1/3线,天空会更开阔;拍人像时眼睛最好落在上1/3处,遇到对称建筑别犹豫,居中构图能强化庄严感,有时候打破规则反而有趣——比如故意把人物挤在角落,留出大面积的空白墙面,这种"呼吸感"会让照片讲故事,构图不是填空游戏,要像围棋布子那样,每个元素都要有关联。
快门速度是时间的魔术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拍运动物体总糊成一片?把快门调到1/500秒以上,飞鸟的翅膀都能定格清晰,想拍车灯轨迹?三脚架架稳,快门放到2秒以上,流动的光线就成了彩带,有个矛盾现象:拍瀑布时用高速快门能凝固水花,用慢门却能得到丝绸般的效果——关键看你想表达什么,就像炒青菜,大火快炒保脆嫩,小火慢炖求入味,拍摄前先想清楚要"冻住"还是"融化"时间。
后期修图是第二次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觉得原片不如亲眼所见?适当后期能还原真实观感,拉高阴影细节,降低高光过曝,就像给照片做"马杀鸡",把僵硬的明暗关系揉开,饱和度别超过+15,否则肤色会像番茄酱,有个秘密:用局部调整笔刷提亮眼睛,人物瞬间就有神了,但别陷入修图陷阱——就像化妆,浓妆艳抹反而失真,好照片是拍出来的,不是修出来的,后期只是帮照片说出它本该说的话。
让相机成为身体的延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老摄影师不看取景器也能预判画面?因为他们把相机当成了第三只眼,练习盲调参数:晴天用f/8光圈,ISO100;阴天开大光圈到f/4,拍摄时呼吸要轻,按快门像扣扳机——先半按对焦,屏息瞬间完成击发,突发场景来不及构思?那就连拍,总有一帧会抓住"决定性瞬间",这就像骑自行车,熟练到人车合一时,技术就变成了本能。


 JasmineBreeze
 JasmineBreeze  微信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